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杨平的研究遇到困难以及锐行公司组织“破壁”计划的消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整理成一份标着鲜红“绝密?特急”字样的内参,摆放在了帝都核心区域一间静谧而庄严的办公室案头。
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前沿科研人员的艰辛、产业界人士的决绝,以及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帝都,一场超越常规的会议正在闭门召开。
会议室没有窗户,柔和的灯光洒下,映照着一张张凝重而专注的面孔。椭圆形的会议桌旁,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几乎悉数列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如炬的老者,一位以务实和魄力著称,曾主导过多项国家级重大工程的老领导。他没有客套寒暄,直接指向身后巨大屏幕上显示的“破壁计划及国际封锁态势图”。
“同志们,”老领导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千钧之重的沉稳,“会议材料,事件背景,大家来之前都已经看过了。形势,刻不容缓。今天我们把门关起来,不说虚话,不绕圈子,只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打赢这场‘生物医药领
域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三个字一出,整个会议室的气息为之一。所有人都明白这个词的分量??那意味着极端艰苦、退无可退,必须用意志和牺牲去夺取胜利的决战。
激光笔的红点开始移动,精准地落在图表的一个个关键节点上,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在沙盘上推演战局。
老领导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杨平教授的课题是我们源头创新的火种,是星星之火!锐行公司组织的这个产业联盟,是我们自己的企业不甘心永远跪着挣钱,不甘心命门被别人攥在手里,奋起自救的尖刀
连、侦察排!而他们现在遭遇的,是什么?”红点猛地扫过那些代表着国际巨头制裁、断供、技术壁垒的红色区块,“是软封锁的全面升级!是图穷匕见的硬绞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打疼了他们!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上!”
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鹰隼:“这,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竞争。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主导权的战略博弈!是一场关乎我们能否掌握科技自主权、话语权的决战!这一
仗,我们退不得,也退不起!输了,不仅仅是损失一个课题、拖垮几家企业,而是可能断送我们在这一战略新兴领域实现赶超的历史性机遇!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失职!”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列席会议的一位来自科技部门的领导开始发言,他语气急切,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老主任的判断一针见血,完全正确!我们内部已经组织了多轮,涵盖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背对背评审,得出的结论高度一
致:杨平团队的理论是颠覆性的,是真正可能引领下一代生物医药产业革命的钥匙!其潜力,无法估量!如果我们今天,因为几台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几种核心的化学试剂、几套被垄断的工业设计软件就被卡住脖子,让这样的原
始创新火种熄灭,那将是我们国家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这无异于是对历史、对人民的犯罪!支持“破壁”,就是保护我们最珍贵的,火种般的原始创新能力!就是在捍卫我们科技发展的未来!”
他的话语引发了轻微的骚动,几位领导微微颔首。
另一位面容坚毅、肩章显示其军方背景的技术型官员,声音洪亮如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从国家产业安全和战略防御的角度看,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相比,只高不低!甚至,因其直接关乎
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关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关乎生物国防的稳固,而更具战略敏感性和紧迫性!核心工具、关键试剂、底层软件长期依赖外部,就等于在我们的命门上系了一根别人随时可以拉紧的绳索!锐行联盟
展现出的勇气,魄力和产业协同潜力,值得高度肯定!但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以‘小舢板‘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航母战斗群!个体再勇敢,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他们,急需国家力量的支撑,需要我们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提供坚实
的后盾!”
“小舢板对航母战斗群”的比喻,形象而残酷,让在座许多人皱紧了眉头,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压力。
这时,一位负责财政经济的代表扶了扶眼镜,他面前摊开的文件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数据。他面露难色,语气却异常坚定:“各位领导,我必须如实汇报,当前的财政压力确实非常巨大。民生、基建、国防、教育......各方各面
都需要投入,盘子实在太大。”他话锋陡然一转,斩钉截铁,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但是!......此事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根基,是真正的国之大者!再难,也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我的意见是,立即协调各方,设
立‘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国家级专项引导基金!初期规模,”他深吸一口气,报出一个数字,“不低于一百亿!”
这个数字让会场出现了一阵低低的惊呼。他继续阐述,语速加快:“而且,资金使用方式必须大胆创新,打破常规!要采取‘揭榜挂帅”、‘后期补贴奖励与阶段性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不管是谁,不管出身,只要有本事,
有能力解决清单上的‘卡脖子”问题,就把任务和资源交给他!谁突破了关键瓶颈,就重奖谁!确保好钢百分之百用在刀刃上,绝不能让前方拼杀的战士,因为‘弹药’短缺而倒在冲锋的路上!”
卫生部门的负责人紧接着从应用端提出了关键建议,他的声音沉稳务实:“除了前端研发的强力支持,后端应用的拉动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创新成果能否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可以立即协调国家疾控中心、顶尖公立医院
和药品审评机构,在严格保证科研伦理、数据安全和有效性的绝对前提下,为基于国产设备、试剂、软件所产生的科研数据,以及未来可能由此诞生的创新药物疗法和疫苗,开辟专门的“绿色审评通道’,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制
度性成本。同时,在国家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公共卫生体系采购中,明确优先采购并应用经过验证的国产高端科研仪器和试剂。我们必须用国家的信誉和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为自主创新产品背书,帮助他们跨过从能用到好用
再到愿意用的信任门槛,实现我们科研工具的自主!科研工具就像工业母机,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必须自主!”
他的建议非常具体,直指痛点。
其他各位代表也纷纷跟进,从各自领域提出支持方案:教育部门承诺启动“顶尖生物技术人才定向培养与引进计划”,人社部门表态完善高端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保障,知识产权部门提出建立“快速审查与重点保护通道”…………
会议室内,气氛越来越热烈。
争论、补充、完善......不同部门、不同背景的官员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激烈地碰撞着思想的火花。部门的壁垒、职能的界限,在这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议题面前,被迅速打破、消融。平日里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协调
的事情,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凝聚着共识。
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后,一项项凝聚了国家意志,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决策方案逐渐清晰、成型:
成立最高规格的“生物医药核心工具攻关专项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国级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统一指挥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最高效的统筹协调与资源调配,确保政令
畅通,遇山开山,遇水架桥。
启动“国家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化攻坚行动”:将“破壁”计划及其联盟企业整体纳入国家最高优先级支持清单,首期投入百亿级专项资金。采取“需求牵引、联盟攻坚、国家兜底”的创新模式,对联盟企业攻关成功的设备、试
剂,国家以研发成本补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风险补偿、推广应用奖励等多种方式,直接进行采购和推广,强力撬动市场,解决创新产品“最初一公里”的应用难题,形成“研发-应用-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
实施“顶尖人才归国与集聚特别计划”:针对性地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国际巨头核心研发机构、顶尖实验室工作的华裔科学家、工程师和战略管理人才,发出诚挚而有力的召唤。不仅提供与国际接轨甚至更具竞争力的薪酬
待遇、顶尖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团队组建自主权,更在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管家式”的贴心保障,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
出台“一揽子”精准税收与金融扶持政策:对参与攻关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投资该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提供超低息、长期限的专项贷
款;建立“白名单”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联盟企业在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优先上市融资,打通直接融资渠道。
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以杨平课题组和锐行联盟为核心节点,强制性地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与联盟企业深度绑定,在安全前提下实行数据共享、设备共用、联合研发、风险共
担,成果共享的创新模式,形成紧密的创新共同体,避免重复投入和内耗,指成拳,形成合力。
老领导最后做总结发言,他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每一位与会者。他的声音依旧沉稳,却仿佛蕴藏着即将喷发的火山般的力量,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不是务虚,而是定策!不是讨论,而是部署!这就是总攻的号角!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看清楚,当这个国家为了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而下定决心时,所能够凝聚起的意志,动员起的力量,是何等的磅礴无
敌!任何企图通过封锁、打压、断供来迟滞甚至扼杀我们前进的图谋,都注定是螳臂当车,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各部门立刻按照决议行动!要快,要准,要狠!散会!”
国家力量入场,格局瞬间提升。
最高决策层的意志,以惊人的效率转化为实际行动。
“专项领导小组”在会议结束后二十四小时内迅速成立并开始运转,一道道加盖着各部委红色印章的特急文件飞速下达。
首批巨额专项资金,以“科研经费”、“设备采购预付款”、“风险补偿金”、“人才引进补贴”等多种形式,如同久旱后的甘霖,又如同精准投送的“弹药”,跨越了繁琐的审批流程,直接注入到锐行联盟内那些正在关键技术上苦
苦支撑、资金链已然岌岌可危,甚至开始抵押厂房和设备的企业账户中。账面上跳动的数字,不仅仅是金钱,更是续命的血液,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各种由部委联合签发的“绿色通道”许可文件,被专人专车,迅速送达杨平课题组以及联盟内各主要企业负责人手中。这薄薄的几页纸,却重逾千钧。它意味着,他们未来基于国产仪器、试剂和软件所产生的科研数据,将获得
国家层面的正式认可,具有与使用进口设备数据同等的效力。这极大地增强了科研人员和使用单位自主产品的信心,也为未来创新成果的评审、转化和应用,扫清了最大的制度性障碍。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的精干成员,立即兵分多路,持特别护照,分赴北美、欧洲等全球人才聚集地,与名单上那些早已被重点关注,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华人学者、工程师和战略管理人才,进行密集而深入
的接触。他们不仅详细阐述国家层面的决心,提供的巨大平台机遇以及归国发展的各项优厚政策,更以真诚和家国情怀打动对方。许多原本犹豫的顶尖人才,开始认真考虑归国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德高望重,具有战略眼光的的两院院士、战略科学家,受专项领导小组的郑重委托,开始秘密走访“破壁”联盟内的核心企业。他们深入实验室、车间,听取一线研发人员的汇报,进行实地调研和
评估,为企业提供顶层的技术路线指导,指出可能存在的陷阱,并帮助链接国内相关的科研资源。他们的到来,如同为在迷雾中航行的船只带来了灯塔的光芒。
当黄佳才在银行总部,接到“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式电话通知,即便是以他的沉稳和远见,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放下电话,黄佳才久久没有动弹。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
半小时后,当他的秘书抱着一份厚达数十页,封面印着国徽和“绝密?内部传达”字样的《国家支持“破壁”计划一揽子方案(初稿)》走进来时,黄佳才从惊涛骇浪中醒来。
他挥手让秘书出去,反锁了办公室的门。然后,他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小心翼翼地翻开那份沉甸甸的方案。他读得很慢,逐字逐句,仿佛要将每一个符号都刻进脑海里。从精准无比的资金支持节点,到有力周密的政策保障体
系;从顶尖人才的全方位引进计划,到应用市场的强力开拓举措;从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到最高层的直接督导......这不仅仅是一份支持方案,更像是一份针对“破壁”战役的、极其详尽的国家级作战计划。国家出手的力度、广度和
深度,其决心和魄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明白,从这一刻起,“破壁”计划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它不再仅仅是锐行和一群盟友的背水一战,而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整个民族在生物医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迈向世界一流的期望。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合上文件。
一种混合着巨大压力,无上光荣和熊熊斗志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所有核心高管,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力量:
“通知下去,最高级别紧急会议!国家已经为我们铺好了路,架好了桥!接下来轮到我们冲锋了!‘破壁”计划,全速前进!”
政府与民间,科学家与企业家,国内市场与国际视野......所有曾经因为体制、领域、利益而分散的力量,此刻正在被一个崇高的目标和一个高效运转的国家体系,前所未有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逐渐凝聚成一个休戚与共、
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
黄佳才站在窗前,背影挺拔。
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小舢板对抗航母战斗群”的比喻。单靠企业的松散联盟去对抗那些深耕上百年,与资本深度捆绑、早已形成生态护城河的跨国巨头,力量是何其单薄。
这些国际巨头,表面上标榜自由竞争,实则与资本、政治、学术等各种力量结合成了真正的庞然大物。它们的出击,从来不是单一企业的行为,而是一个庞大利益联盟的协同绞杀。任何试图仰攻的挑战者,最终往往在它们构
建的体系性优势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或惨遭收购,或黯然退场。
但现在,不一样了。
黄佳才不是小舢板对抗航母,而是航母对航母。
落地窗外,天际线的厚重云层露出金色的阳光,黄佳才胸中激荡,一股强大的底气从脚底升起,贯通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