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五章:悬壶济世启新章(第1/2页)
京城防疫事宜渐入佳境,楚瑾宸在兵部的差事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威望日隆。但他并未因此志得意满,反而更加勤勉谨慎。他深知,永嘉帝年事渐高,诸皇子暗流涌动,齐王看似沉寂,实则不知在酝酿何等风波。稳固的地位不仅需要政绩和军功,更需要扎实的根基和民心的进一步凝聚。
这一日,楚瑾宸与林微在书房议事,话题偶然间转到了京城百姓的就医之事。林微提及,虽有大医院和诸多药铺,但对于许多贫苦百姓而言,诊金药费仍是沉重负担,且城中郎中医术良莠不齐,误诊之事时有发生。
“王爷,妾身近日翻阅医书,又常与太医们交流,深感医道之重要,关乎人命。”林微斟酌着语句,“妾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楚瑾宸放下手中的兵部文书,看向她:“但说无妨。”
林微道:“妾身想……可否由王府出面,在京城开设一间医馆?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面向贫苦百姓,收取极低的诊费,甚至对特别困难者免费施诊赠药。妾身虽医术浅薄,但可邀请几位志同道合、医德高尚的太医或民间大夫坐堂,妾身也可从旁学习协助,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伤患。如此,既可解部分百姓疾苦,亦可为王府积攒些名声。”
开设医馆?楚瑾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陷入沉思。这确实是个未曾想过的方向。王妃出面行医济世,在前朝本朝并非没有先例,但多是个别后宫嫔妃或宗室女眷的善举,规模不大。若以瑾王府的名义大张旗鼓地开设医馆,意义则完全不同。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能切实惠及百姓,赢得底层民心的深度认同,更能彰显瑾王府心系黎民、仁德为怀的形象,与齐王等只知结交清流权贵的皇子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医馆人来人往,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信息汇集地,或许能听到许多在朝堂上听不到的声音。
但风险也同样存在。树大招风,此举必然会引起更多关注,甚至可能被对手攻击为“收买人心”、“牝鸡司晨”。医馆若出任何医疗事故,也极易被放大,成为攻击王府的借口。
楚瑾宸沉吟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权衡利弊。他看向林微,见她目光清澈而坚定,显然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此事……可行。”最终,楚瑾宸做出了决断,“但需周密筹划,谨慎行事。”
见楚瑾宸支持,林微眼中露出欣喜之色:“王爷同意?”
楚瑾宸颔首:“利大于弊。不过,医馆不能直接以瑾王府的名义开设,太过招摇。可以找一个可靠的掌柜出面,王府在背后支持。地点要选在百姓聚居、但并非最鱼龙混杂之处。坐堂大夫必须严格筛选,医术医德缺一不可。药品来源要可靠,价格要透明。最重要的是,初期规模不宜过大,先稳扎稳打,做出口碑。”
他思虑周全,瞬间便指出了关键要点。“至于你,”他看向林微,“可以‘兴趣所致,略通岐黄’为由,从旁协助,主要处理些外伤包扎、妇人小儿常见症候,疑难杂症还是交由经验丰富的大夫。一来安全,二来也免人口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悬壶济世启新章(第2/2页)
林微知道这是楚瑾宸在保护她,心中感动,点头应下:“妾身明白,定会量力而行。”
计划既定,便立刻行动起来。楚瑾宸将具体事宜交给了办事稳妥的孙管事和玄一共同负责。孙管事负责明面上的选址、招募掌柜伙计、购置药材等;玄一则暗中负责调查筛选大夫背景、确保医馆安全无虞。
不过数日,地点便选定了南城一处相对清净、周边百姓众多的院落,挂上了“济世堂”的匾额。坐堂大夫请了两位,一位是太医院因性格耿直不得升迁、但医术精湛的老太医,一位是京城口碑极佳、常为贫民义诊的民间铃医。药材供应商则选择了与王府有多年来往、信誉卓著的几家大药行。
一切准备就绪,“济世堂”择了个黄道吉日,悄然开张了。初期并未大肆宣扬,只在门口贴了张告示,写明诊金低廉,贫者免费,主治寻常疾病与外伤。
开张首日,前来问诊的百姓并不多,多是些观望和好奇者。林微戴着面纱,坐在用屏风隔开的偏室内,主要负责一些简单的伤口清洗包扎和给孩童看诊。她手法轻柔,态度和蔼,耐心询问病情,与寻常郎中的严肃截然不同,很快便赢得了最初几位病患的好感。
消息渐渐传开,“济世堂”有位女大夫,虽是贵人,却一点架子都没有,看病仔细,收费极低,甚至还给没钱抓药的人垫付药钱。再加上两位坐堂老大夫医术确实高明,态度认真,不过半月,“济世堂”的口碑便在城南传开了,每日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林微在医馆中,找到了另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运用她现代的无菌观念和基础护理知识,她大大降低了外伤患者的感染率;凭借细致的观察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她也协助老大夫诊断了几例容易被误诊的疑难杂症。她不仅治病,更会耐心向病患讲解病因和预防之法,将卫生观念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
楚瑾宸虽未亲自前往医馆,但每日都会听孙管事和玄一汇报情况,对医馆的运营和影响力了然于心。他偶尔会微服路过,远远看着那间不算起眼却充满生机的医馆,看着林微在其中忙碌却满足的身影,冷峻的嘴角也会不自觉地带上一丝柔和的笑意。
这“济世堂”,如同在京城权谋的棋盘上,悄然落下的一枚活棋。它看似微不足道,却润物无声,正在一点点地改变着某些东西。
这一日,医馆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的老者,自称是城西书院的先生,因顽疾缠身,久治不愈,听闻“济世堂”名声,特来一试。而这位老者的到来,将为瑾王府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机缘,也将悄然改变朝堂的某些格局。
新的篇章,正随着“济世堂”的药香,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