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百一十章苏长青离豫,数万豫南百姓百里相送(第1/2页)
豫南。
“长青!”
“你我二人似乎总是擦肩而过,我才来豫南没多久。”
“你便要离开了!”
“这往后,怕是能见的机会不多了。”
常大公子抵达了豫南之后,苏长青便接到了来自总部的调令。
苏长青之所以成为赈济豫南旱灾的负责人,也是因为此番援助物资大多是从奉北而来。
除此之外!
苏长青声名在外,处理事情来也是快刀斩乱麻。
足以令青天党方面忌惮。
如今,豫南省的大旱已经逐渐平复。
千里饿殍的景象,并没有发生。
大量的粮食及时送到老百姓的手中,也让老百姓有了底气扛过这个灾年。
而大量水利设施的修建,以及铁路、公路的建造。
也让普通老百姓们有了更多的盼头。
在与青天党方面的交涉中,向奉北地区移民步伐逐渐放缓。
为了保持两党之间的继续合作,红党势力也停下了在豫南一带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苏长青的任务完成,自然而然要返回北满地区。
随后!
便是履行与北极熊国之间的盟约。
驰援北极熊国的斯达林格勒。
“有你在!”
“这豫南省,也用不上我了。”
“都说你常大公子在赣南一带,可是干得风生水起的。”
“赣南都成了政府的模范区。”
“如今,豫南省百废待兴。”
“想必常大公子,能够给豫南省带来新的希望。”
苏长青笑着拍了拍常大公子的肩膀。
相比于青天党其他人来说,常大公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其身上的锐气!
以及对青天党内部腐败的不满。
也能令其在处理豫南省的问题上,取得一些成就。
不过豫南省!
有我党势力、也有小鬼子的势力。
常大公子想要在这复杂的势力范围中,稳定整个豫南局势。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今,小鬼子在大夏国的进攻势头迟滞。
整个豫南省!
也是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在这之初,豫南大旱爆发。
小鬼子自然不会赈济豫南老百姓。
这些小鬼子甚至还将受灾老百姓驱逐,在避免老百姓冲击他们所在据点的同时。
利用受灾老百姓消耗大夏国的物资!
只是小鬼子没想到,苏长青所部抵达了豫南之后。
这场旱灾还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便被苏长青给平复了下去。
在这期间!
苏长青甚至和小鬼子爆发了几场规模不大的战争。
这几场战争!
小鬼子的损失不小,物资消耗也是颇大。
在这种情况下,小鬼子索性躺平。
任由苏长青对豫南灾情的赈济。
这也让豫南局势,重新回到了一种诡异的平衡状态。
“但愿如此吧!”
“豫南大灾,即是天灾。”
“也是人祸!”
“希望来年,豫南会有不一样的景象。”
常大公子也是颇为感慨的说道。
两人乘坐在小轿车中聊了许久。
常大公子此行!
也是为苏长青送行。
只待小轿车抵达了军用机场之后。
苏长青便可以乘坐专机离开豫南,回到北满。
“司令!”
“前面突然出现了好多人。”
“站在道路两边,乌泱泱的一片。”
“我们该怎么办?”
驾驶着小轿车的司机发现了异常。
“人?”
“乌泱泱的一片?”
苏长青一愣,随即往外看去。
只见在这条通往机场的道路两侧,站满了穿上新衣服、脸色极为沧桑的老百姓。
此番!
大量物资从北满而来,运送的不仅仅是粮食。
衣服也是其中之一。
北满地区的老百姓们生活质量提升,一些旧衣服被组织捐赠了过来。
除了北满地区的老百姓捐赠之外。
还有北满地区的纺织厂,也捐赠了不少的衣服。
这对于豫南省处于受灾状态的老百姓们而言,可是极为珍贵的礼物。
一些新衣裳,他们甚至都舍不得穿。
平时干活的时候,大多是穿一些破旧衣裳。
而如今!
站在道路两侧的老百姓们,统一穿上了新衣裳。
默默注视着!
苏长青所在的车队。
“看起来,是来送你的!”
“这消息,应该是被谁给泄露了出去。”
“附近的豫南老百姓听到消息后,换上了新衣裳来送你。”
同样打开了车窗观察了一阵的常大公子,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车队外围!
密密麻麻的人群,翘首以盼。
“爹爹,我们这么着急过来干什么呀?”
一个年岁不过六七的小孩子,穿着新衣裳儿。
有些奇怪的看向自己的父亲问道。
在这之前。
这个小娃儿已经饿得面黄肌瘦,距离鬼门关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不是苏长青带着物资及时抵达。
建立了施粥点!
用红薯玉米粥救了小孩儿一命的话。
这个小娃儿,此时怕是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仅仅是小娃儿。
这一家人都可能已经不在了。
甚至这乌泱泱的一片豫南受灾老百姓,都可能已经成了路边枯骨。
命如草芥!
无人问津!
他们知道,自己是贱命一条。
死了!
也就死了!
没有人会关注,也没有人会心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一十章苏长青离豫,数万豫南百姓百里相送(第2/2页)
就在他们绝望之际,苏长青带着车队抵达、建立的施粥点。
这也让这些命如草芥的老百姓们,看到了生的希望。
他们发现!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在他们濒死之际。
伸出自己的手!
帮他们一把。
生死之间游走了一番的这些老百姓们,当然知道他们的“神”不是那满天的神佛。
不是被供奉在庙里的菩萨!
而是!
坐在车里的那个年轻的将军。
“我们来!”
“送送我们的恩人!”
“没有他,我们活不到今天。”
老父亲摸了摸小娃儿的脑门儿,耐心的解释道。
再抬头看向那缓缓前行的车队,这个父亲的双眸充满了感激。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何况是救命之恩!
在听说苏长青即将离开豫南之后。
被安置在机场附近的老百姓们,自发的组织了起来。
他们立刻换上新衣裳。
带着全家老小,早早的等在道路的两侧。
没有打扰!
甚至都没有人大声说话,只是站在路边静静的等待。
直到车队的出现。
这些老百姓们手中什么都没有。
物资不充裕的他们!
也不可能给苏长青带来什么礼物。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穿上救援队,给他们发下来的新衣裳。
站在路边!
就这样静静的送上自己的“恩人”一程。
就连苏长青也没有想到,这乌泱泱的人群。
绵延了数十里!
而且不断的在壮大,为自己送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就那样站着!
有些拘束!
但苏长青能从每个老百姓的眼中,看到那份感激。
纵然是戎马半生,苏长青此刻的眼眸,也变得有些湿润。
做这么多事情。
苏长青也没求过什么感恩,只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同胞。
饿死在这片土地上。
如今,这些老百姓虽然没给自己带来什么。
但是!
仅仅是这绵延数十里的送别车队,就足以令苏长青感动。
让苏长青明白!
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有价值的。
就连常大公子看到这一幕,也是深受震撼。
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一副景象。
一个人的离开!
会引来如此之多的老百姓,诚心相送。
常大公子看向苏长青的眼神,充满了羡慕。
人生在世!
追求者甚多。
又有谁能拒绝,这绵延数十里的老百姓。
真心相送呢?
这些,平时也只是从戏文里听到过。
如今!
竟然切切实实的发生在自己的面前。
常大公子的心情可想而知。
“小时候喜欢看评书,听到讲评书的先生们谈及那些造福一方的清官们离任。”
“受其恩惠的老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
“送上万民伞!”
“带上各种送别礼物,来送自己的父母官。”
“那时候便想!”
“为官如此,此生足矣。”
“待到年岁大了之后,又觉得此事过于荒唐。”
“怎么可能出现万民相送的景象呢?”
“不过是文人墨客的杜撰、编写的故事罢了。”
“直到眼下!”
“我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情。”
“确确实实发生过,也确确实实存在。”
“得民心之人,自有万民相送。”
常大公子看到这一幕,极为感慨的说道。
就在常大公子说话之际,一名年岁看起来颇大、在宗族中辈分应该很高的老者。
在一个中年男子的搀扶下,朝着苏长青的车队这边靠了过来。
苏长青挥了挥手,“车速放慢一点。”
“是,总司令!”
在随行的警卫员警惕的目光中,苏长青将车窗放下。
步履阑珊的老者在中年男子的指引下,来到了苏长青所在的小轿车附近。
“可是苏将军?”
老者问道。
“正是,老丈是?”
苏长青看向老者问道。
“我乃豫南定南县长丰镇黄家庄人士—黄忠民。”
“小老儿叨唠!”
“还请苏将军勿怪!”
苏长青闻言笑了笑,“老丈亲自来送,苏某人甚是感激。”
“怎会怪您?”
“苏将军果然是人中龙凤,天生贵胄。”
“豫南大灾!”
“若非苏将军,小老儿与黄家庄几百、上千口人怕是已为路边枯骨。”
“如此大恩大德!”
“无以为报!”
“也只能来送上一送,表示感激。”
“苏将军!”
“豫南大灾,我等受您恩惠甚多。”
“却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给你,实在是有愧啊!”
苏长青闻言,连连摆手道。
“我党有纪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不送为好,不送为好。”
苏长青乐呵呵的说道
“贵重东西,我等也拿不出来。”
“苏将军也不会收!”
“但一些东西,我们还是希望苏将军能够收下。”
“并非什么值钱的东西。”
“不违反红党的纪律!”
“道成!”
“在!”
“把东西拿过来!”
“是,叔父!”
只见那个搀扶着老丈的中年男人,取来一个包裹。
递给了老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