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文书的第二条写了在新军中也建立一支神机营,掌握各种火器的使用。
“神机营的确该再建一支,”朱由检放下文书朝他们几人点头,“不过朕以为,也可在南方建立火器局...”
说到这儿,朱由检蹙眉思考了一阵,继续道:“不如建个兵工总署,由朝廷直接管辖,工部、技术学院以及聘请民间懂火器火药的工匠,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燧发枪、红衣大炮以及研制其他新型火器。”
皇帝这话说完,底下几个阁臣面上就犯了难,要知道,制造火器可太费钱了,京师工部下火器局每个月都要用去多少银子?如今南边再造一个,这哪里吃得消啊!
郑三俊觉得不能让皇帝胡来,他大着胆子上前劝道:“陛下明鉴,京师王恭厂、盔甲厂以及火器局,每年耗费饷银数十万亮,尚感不足,辽东战事虽平,然九边饷银、百官俸禄、河工赈灾,处处皆需用银,国库岁入有限,寅吃卯粮虽有改善,但如今于南京另起炉灶,兴建同等规模之兵工总署,实乃重复糜费,臣恐国库顷刻枯竭,请陛下三思!”
郑三俊担忧得并不是没有道理,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京师的火器局跟烧钱一样,南边再建一个一样的,纯粹是浪费。
周堪赓闻言也觉郑三俊说的有理,但他看着皇帝面上似乎不信,便起身拱手道:“陛下,火器研制,贵在专精,如今天下能工巧匠多汇于京师,若将其分流至南京,则南北两处皆人才凋零,反不利于火器之精进,不若集中银饷、工匠于一处,攻其一点,比能更快造出利国利民之神器。”
朱由检朝他们二人摆了摆手,“两位的意思,朕明白,只是郑卿只知省钱,却不知省钱可能亡国?京师火器局若遇天灾人祸,或被敌人细作破坏,或一旦流寇逼近京畿,我等之军工命脉岂不断绝?于南京设厂,乃是狡兔三窟之策,北方有失,南方即刻补充,南方有警,北方亦可支援,此乃国家战略之双保险,岂是重复建设四字可以抹杀?”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如此重要的火器,谁知道外面有多少人对大明的火器打主意呢?
北方也并不是绝对安全,更要考虑天灾的影响,整个大明只有一个生产基地,那无疑是巨大的战略风险,要是有钱,朱由检都想再多建几个。
眼下,再多一个南方实属必要之举!
说完这些,朱由检并未等他再度开口,朝他继续道:“郑卿,于南方建厂岂是糜费?实乃开源之举啊!”
郑三俊不明,眼神中透着大大的疑惑。
“南方富庶,工巧之风盛行,铁、铜、硫磺、硝石等原料供应充足,且水路运输便捷,成本远低于从南方采购再千里迢迢运至京师,在南京生产,反而能省下巨额运费,并能刺激南方工坊技艺,此乃因地制宜,降本增效之良策,何来浪费一说啊?”
郑三俊在心中不由算起了账,朱由检见此,转头看向周堪赓,“周卿,集中一处,容生怠懒与腐败...”
虽然自己相信自己选出来的人不会,但薄珏、毕懋康这几人不会贪腐,不代表底下的人不会。
“设立两厂,令其相互比较,朕要让南京与京师之局相互竞赛,谁制造的枪炮更利、更远、价更廉,朕便重赏,如此,工匠才有干劲,也才能推陈出新!”
此乃鲶鱼效应,胜过闭门造车!
“可是陛下,”范复粹没有起身,他坐着朝朱由检拱手道:“两地制造,规格、用料、工艺难免参差,届时北方的火药未必能填入南方的火铳,南方的大炮也未必能契合北方的炮膛,军械无法通用,于战时乃是致命之患,统一制造,方可统一制式,此乃兵家常识。”
“朕之前不是说过了吗?”朱由检开口道:“朕是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什么是标准化,便是会统一制式,统一口径,此事...”朱由检看向周堪赓,“你们工部正好出一份标准化生产手册,届时南北两场,都按照手册标准来执行,如此,不管是南方生产还是北方生产,都能匹配得上!”
朱由检说完,看向殿中几人,见他们面上似仍旧有着忧虑,叹了一声道:“若还是担忧银钱,这样,朕的内帑这几年也积攒了不少,首批款项便从内帑出,用于筹建与招募工匠。”
郑三俊知道皇帝心意已决,首批款项不用动户部的银子,他这心头也松快了一些,忙起身行礼,“是,臣遵旨!”
阁臣们刚要走出大殿,不想外头有小黄门禀报,说郑芝龙命人加急送来了奏本。
阁臣们一听,一个个的脚步都停了下来,站在殿中看着皇帝动作和神情。
郑芝龙在海外打和兰据点,这么多日子过去了,陆陆续续往京师送了咖啡豆和金银,上一次还送了个夷人姑娘入京,说是来和亲的。
不过陛下将其安置在了宫外,也没说要怎么处置,这次,郑芝龙又送来了什么?
朱由检打开奏本,一目十行看完之后,脸上立即迸发出笑意,抬头朝郑三俊招手道:“郑卿,正好,你来,哈哈哈!”
郑三俊朝前走了几步,“臣在!”
“适才还说没有银钱,这钱不就来了?郑芝龙啊,将南洋和兰人的据点端掉了十之七八,除了留在巴达维亚大使馆一些,其余都要送入京师,郑卿猜猜,有多少银子?”
郑三俊一看皇帝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模样,心想定然是不少,开口道:“陛下如此高兴,不会又得了一千万两黄金吧!”
此前郑芝龙就送了这么多黄金回京,而后各衙门分走一些,当然,工部要得尤其多,又给了清江船厂一些,送去辽东一些,致仕的官员分了一些,最后入户部库房也就剩个几百两了。
剩下的这些,郑三俊紧紧捂着,除非有陛下盖章的文书,否则谁也不能再问户部要钱。
他算过了,那些衙门分走的钱,足够一年的花销了。
“一千万两倒不至于,哈哈哈,你自己看!”朱由检将奏本递给王承恩,王承恩紧走几步递给郑三俊。
郑三俊翻开一看,当即惊呼一声,身后范复粹等人也不由挪了挪脚步,伸长了脖子朝奏本上看去。
“三百五十万两,竟然有这么多!”
“郑芝龙这奏本说了,和兰人已是派人回去说服总督议和,届时议和的条件,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了!”朱由检眯着眼睛,缓声说道。
PS:前几日动了个小手术,还在休息中,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