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43章廷辩
周洪谟不愿意当出头鸟,这也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毕竟这位周老尚书,已经是半致仕的状态了,对这样的大事不热心也是正常的。
不过,他这番话倒是给众人递了个台阶。
吏部尚书李裕率先道:「陛下,臣以为科举乃是国家抢才根本,不可轻动,南北榜案中,是因刘三吾等人徇私偏心,以致于整榜只有南方举子。」
「但如今朝中科举制度已经成熟,有南榜,北榜,中榜,各地有才举子皆有登科机会,如若再继续细化到分省配额,恐令有才之士无端落榜,恳请陛下三思。」
李裕是江西籍,妥妥的南方出身,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他也十分清晰。
而原因也很简单,某种意义上来说,李裕和刘吉的处境是相同的,他们二人都因为李孜省而名声受损。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为自己家乡的士子们谋取利益,那麽毋庸置疑,对于他们自身的名誉,
会有很大的好处。
说白了,朝堂之上,尤其是到了他们这种层级的官员,哪有什麽长久的联盟,多的不过是自身利益的牵绊罢了。
以李裕吏部尚书的身份,在科举的问题上,除了礼部之外,他的意见自然是份量最重的。
因此,说完之后,在场众人的眼神都纷纷有些震动,
朱佑的神色也微微有些不悦,但很快就一闪而逝,看向了底下的某人,道。
「内阁怎麽看?」
点了内阁的名,出面的自然得是刘吉这个首辅,而他的态度嘛·—·
「回陛下,臣以为李尚书之言有些过分杞人忧天了。」
刘吉自打进来开始,心中就有些喘喘,原因也很简单,内阁现在身上是背着过失的。
戴义刚刚送回去的那份草诏,可见天子对内阁已有不满,说不定什麽时候就会发作。
所以,这个当口刘吉自然是不敢再惹天子动怒,何况,他在这件事上的立场本就倾向于支持,
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会有其他的态度。
当然,虽然他的态度在场众人都有所预料,但是,以刘吉的身份地位,他的这番话,还是让在场众人都纷纷看了过来。
见此状况,刘吉吐了一口气,道。
「诸位都是正途出身,一步步从科举路上闯出来的,所以有些话,其实我等是最明白的。」
「方才李尚书说,朝廷抢才大典,当以选擢人才为要,若是将名额细化固定到各省,会让有才之士落榜,反而才学不济之人能够进入朝廷——」
李裕此时,已经算是和刘吉站到了对立面上,自然也不会念过去的交情,当下便道。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刘吉摇了摇头,道:「今日没有外人,我便说句实话,李尚书所说的有才之辈,其实真没那麽稀罕。」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皆惊,谁也没想到,刘吉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是真不怕天下的举子们骂他啊.
殊不知,刘吉早就已经想清楚了,举子们骂不骂的,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这一关先过了。
于是,当下他便继续道:「我承认,如李尚书所言,四川,云贵等省份,即便是当地的解元,
放在江南文华繁盛之地,恐怕也只能勉强排入前十,甚至连前十都排不到。」
「可是那又如何呢?终究是举一省之力,选出的最优异之人,其才学未必算是最拔尖的,但要说做个普通的官员,必然是够用的。」
「何况,诸位都是在官场摸爬滚打这麽多年的人,更应明白,所谓才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品行,能力,心性这些都是更为重要的。」
「我大明开科取士上百年,这麽多的科举当中,难道阁部大臣朝廷柱石,真的都只出身于一甲之中?那些二甲三甲的,就没有出过越过一甲的吗?」
「事实是有,而且大有人在,所以,李尚书所说的,恐怕遗漏有才之人,属实是杞人忧天!」
不得不说,刘吉还是有点东西的。
他的这番话说完,朱佑堂的目光当中,不由流露出了几分赞许之色。
事实上,这就是朱佑堂改革科举的一重用意之一。
大明和其他的朝代不同,自隋朝创立进士科以来,士族逐渐没落,直到今日,已经完全消失在了历史当中,虽然读书的成本依然很高,但是客观来说,大明读书人的数量,已经远超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朝代。
庞大的基数必然会产生足够数量的精英。
那些支持多录取南方举子的大臣,其核心观念无非就是,朝廷是要选拔人才,所以,自然是谁考的好就应该录取谁,南方举子在文章才学上更优异,自然应该更多的选拔南方举子。
这种理论貌似正确,但是,却有意的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进入朝堂成为官员,到底是一个合格性的问题,还是一个选拔性的问题。
从具体的录取程序上来看,答案毋庸置疑是后者,但如果从真正治国的角度上来看,其实前者才是更合适的答案。
说白了,就是真正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自身的确是需要很高的素质的,但是以大明的底蕴,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并不少,甚至可以说很多。
就像是答一张试卷,六十分就可以及格,八十分算是优秀,现在大明的情况是,有一堆人能考九十八分,九十九分,正常情况下,自然是要先选九十九分的。
但是,这不代表那些考九十八分,九十七分的,真的就比所谓九十九分的要差多少。
就像刘吉说的那样,真的等到入朝为官之后,科举时的那点差异,完全可以被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
这番道理,在场众人也并非不明白,只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其实是不想明白的。
甚至于,他们还会反过来强词夺理。
「所以,其实刘首辅你也知道,配额制并不公平,朝廷抢才大典,首先要注重的便应该是公正。」
「任你如何巧言善辩,可事实就是,只要真的按照各省配合,那麽就一定会出现,明明是文章才学更优之人,却因配额制而有可能落榜,难道不是吗?」
「就算是这些人才学差异没那麽大,可既然是为国取才,岂有弃优选劣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