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这些牛鬼蛇神全都跳出来,并不是什么坏事。
刘道规人在江左,江左便乱不起来。
而他们想要攻破合肥、寿春这两座重镇,绝非易事。
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司马家当家做主的时候,天下各郡都设置了折冲府,大者有府兵五千之众,小者亦有两千。
合肥、寿春这些重镇都屯驻了上千虎卫军精锐。
江左士族高门被刘道规一网打尽,刘毅的这场叛乱,也就失去了根基。
“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檀韶、檀祗听令,即刻渡江,攻打历阳,尔后挥师武昌!”
“领命!”二将兴奋无比,当即拱手而去。
刘义武道:“儿愿领一军讨伐司马国璠、桓石绥、陈袭等人。”
“讨伐他们干什么?一支流寇而已,先对付刘毅,拿下武昌,刘毅刘藩便是丧家之犬。”刘道规手上的兵力有限,只能集中一路。
北面有刘广之、刘宣之、到彦之诸将在,司马国璠和桓石绥翻不出什么浪来。
江北看似闹得凶,真正愿意跟着刘毅冒险的人没有多少。
迁都只进行了一半,还有很多士族高门的旁支和僮仆没有北上,这些人的威胁更大一些。
刘毅、刘藩动静闹得大,但进入南阳郡后,连樊城都没能攻破,转攻宛城,被赵伦之挡住。
赵伦之在北府诸将中排不上名号,却将宛城守的固若金汤。
才五日功夫,檀韶、檀祗兄弟就攻破了历阳,驱赶数千降卒,一路向西挺进,接连攻克襄安、临湖、枞阳、雷池,兵力竟然越打越多。
很多城池一看见“晋”、“刘”两面大旗,便开城投降。
不投降的,也会有人杀刘毅部将,起兵响应朝廷大军。
不到一个月,檀韶、檀祗就这么推进到武昌郡,麾下兵马扩张到了一万四千人。
刘道规算是知道大义名分的厉害之处。
这些城池,但凡有一座死守,檀氏兄弟的五千部众都休想过去。
衣冠南渡之后的八十多年间,晋室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几乎每隔几年便会兴起大战,淝水之战后,王恭京口起兵、妖贼之乱、桓玄篡晋、刘道规刘裕起兵……
江左百姓早就厌恶各种内战。
刘道规北伐成功,更是天下归心。
不过武昌毕竟被刘毅经营多年,檀氏兄弟久攻不下,伤亡四千余众,无力再战。
西面战场,檀凭之已经缠了上去。
不愧是跟着刘裕混的,只用了一万南雍州各郡的府兵和三千水军,凭借河网和地形就拖住了刘毅的数万人马,令其进退不能。
其实如果平原地带决战,檀凭之这点人马一上去就会被刘毅吃掉。
但刘毅是猛龙过江,檀凭是镇守南雍州多年,熟悉水形地势,成了地头蛇。
“檀凭之有大将之才。”刘道规算是彻底放心了。
这么打下去,刘毅迟早被檀凭之玩死。
封恺道:“属下觉得可以收官了,夜长梦多。”
刘道规然其言,刘毅刘藩兄弟军事能力平平,一个檀凭之都对付不了,“令,王镇恶持节、都督荆雍湘江四州诸军事,出兵攻打武昌,洛阳都督王仲德驰援宛城。”
这时斥候来报:“禀大将军,司马国璠、桓石绥、陈袭见我军未动,放弃攻打合肥,举众向西,进入弋阳郡,司马国璠自称有皇帝衣带诏,蛊惑当地士民,兵力增长至四万!”
孟干之道:“司马国璠擅长蛊惑人心,在大别山中多年招抚流民,桓石绥、陈袭等甘心为其所用,王慧龙及桓温之孙桓道度、桓道子、韩延之、刁雍等人前往依附,势力渐大。”
“王慧龙、刁雍?”刘道规眉头一皱。
王慧龙是太原王氏余孽,刁雍是刁逵侄儿。
这群牛鬼蛇神终于还是凑在一起了。
王氏和刁氏这么大的家族,有漏网之鱼再正常不过。
刘道规现在不担心他们攻打合肥、寿春这些重镇,最麻烦的便是效仿妖贼,到处流窜。
晋室若不是先被妖贼破坏了根基,也不至于被桓玄钻了空子。
司马国璠这么闹腾起来,中原、江淮、荆楚都会受到影响。
“升徐逵之为征虏将军,率刘虔之、王允之、沈渊子诸部攻打弋阳,不求有功,只需拖住他们,等待南阳和武昌战事完结后,再集合诸路兵马围攻。”
刘怀肃请辞,征虏将军空缺,刘道规提拔刘裕女婿徐逵之。
彭城徐氏也是自家人。
徐逵之还是秘书监徐钦之之子,散骑常侍徐羡之之侄,文武双全。
随着棋子一颗颗落下,套在刘毅脖子上的绳索越来越紧。
不到十天,武昌捷报传回,王镇恶的三万人马一上去,就攻破了武昌,他手段一如既往的狠辣,刘毅、刘藩、诸葛长民、鲁宗之三族皆被夷灭。
不过各种弹劾王镇恶的密报雪片一般传回。
攻破武昌后,王镇恶纵容士卒洗劫全城,刘毅的金银钱帛悉数贪墨,连刘府门柱上鎏金都刮的干干净净,刘毅的女眷也全都被他笑纳了……
殷仲文叹息道:“几年不见,王镇恶何以至此?”
刘道规斜了他一眼,“此乃自污之计,王镇恶不过西府一参军,数年之间升四镇都督,必为他人所忌,方才以此法自污。”
还是自己没考虑周全。
这年头升的太快不是什么好事,王镇恶既不是元从,也不是北府出身,难免遭人妒忌。
殷仲文道:“既然如此,可大事化小,以免影响军心。”
“不,这一次要小事化大,传令,王镇恶纵容士卒劫掠,残害百姓,免去其荆州刺史之职,降为骠骑参军,军功爵降四级,念其破武昌之功,暂代四镇都督。”
王镇恶这是故意将把柄送上来,刘道规闻弦歌而知雅意,顺便将他调到身边来。
灭了刘毅、司马国璠后,南方基本无战事,要对付的是刘勃勃、拓跋嗣这些势力,他留在荆州,实属大材小用了。
殷仲文睁大眼睛,“这……万一激起兵变……”
“他麾下人马是西府旧部,家眷大多迁到许昌一带,何人敢反?”
没有刘道规的提拔,便没有王镇恶的今日,知遇之恩大过天。
退一万步,这个时候叛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这一场叛乱,刘道规根本就没使出全力,檀氏兄弟打头阵,还有赵伦之、徐逵之、刘虔之这些二线将领。
王镇恶是绝顶聪明之人,知道刘道规要的是什么,也为自己安排好了后路,弄出自污之计,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
刘道规处罚王镇恶,却没有收回士卒们的劫掠所得,也算是一种默契。
军令送过去,武昌那边立即送来请罪书,王镇恶对处罚没有任何异议,将士们也都认罪,承诺若有再犯,自刎谢罪。
这种承诺,刘道规自然不会当真。
只要没有屠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所谓。
武昌郡抵抗檀韶和檀祗这么长时间,付出一些代价也是理所当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