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杨东跟着大伯一起走进老宅的中堂,立马暖和很多。
茶几上面的茶水都是热的,已经有人准备好了。
「坐下聊。」
「晚上你二伯会回家,你三伯和你四伯都会回来。」
肖建国坐在主位的太师椅之后,朝着杨东说道。
为了杨东回家,肖家主脉是很重要的。
其实说句实话,杨东现在虽然级别才副厅,但他已经是肖家分脉的家主了,虽然大家都没有说过这回事,可实际上就是如此。
二叔肖天的这一脉,现在杨东是主事人。
所以杨东回来,按照家族礼仪,那必须要提高规格对待。
这是一个成熟的家族,应该有的规矩。
「我这个小辈回来,还要麻烦长辈出面,实在是太受宠若惊。」
杨东也不知道该怎麽回答大伯,只是有些『惶恐』
「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
肖建国笑着摆了摆手,没觉得这麽重视有什麽不对的。
现在不把杨东的心捂热,等以后杨东彻底崛起,再去捂热杨东的心,一是显的刻意,二是太晚。
「继续刚才的话题,如果是你的话,你有什麽办法治理京城的雾霾。」
「你不在京城,你不知道,现在的京城雾霾太严重了,还记得奥运会之前,筹备组甚至提出把奥运会迁出京城举办,改为津门市或者眉山市。」
「要不是国际奥委会不同意,可能已经迁出京城举办了,就是因为雾霾严重。」
「我住的这里雾霾还算可以,周围都是绿植,能够吸收不少。」
「但是三环之外,雾霾实在厉害,汽车要是不停到地下停车场,早上一看车盖上面一层黑灰。」
「坊间笑谈,说牵绳遛狗,狗看不到人,人看不到狗,当然这是夸张,但也说明雾霾的问题很大。」
肖建国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只是笑容里面隐藏着一些复杂情绪。
「发展啊,为了发展牺牲太多了,尤其是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要发展不要挨饿,这是我党必须要做的事情。」
「总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了吧?」
肖建国说起这个,也是深深的无奈。
谁不想有一个碧海蓝天呢?谁不想要碧绿青翠呢?可是没有那个资格的时候,只能先吃饱饭,再去想其他。
「大伯,想要治理京城空气品质,其实没有那麽难。」
「真正难的是,如何克服心理层面的不情愿。」
杨东皱眉开口,朝着大伯出声。
「怎麽说?」肖建国看向杨东,问了一句。
「如果国家下定决心把京城设定为国家第二城,不去赶超尚都市,我相信雾霾是可以治理的。」
「意思就是京城要主动节能减排,以环保高质量发展为主,放弃传统的重污染重煤炭的产业,花大力气治理空气品质,减少碳排放,减少煤气排放,发展新能源产业,去掉或者迁移高污染集群产业。」
「但是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京城这个首都,这个政治中心,可能以后永远都没有机会赶超尚都市。」
「可这样也没什麽不好,政治中心是特殊的,没必要什麽都争什麽都抢。」
「尚都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就应该保持绝对的至尊地位,不可撼动,一心发展经济。」
「京城就作为四大直辖市的第二市,我觉得是完全合理的。」
「这样一来,没有那麽重的心理包袱,发展包袱,就可以轻装前行。」
肖建国听着杨东的话,忍不住皱起眉头说道:「可是你说的这些根本不现实,取缔所有高污染工厂,取缔所有不合理的煤炭相关产业,高污染集群产业,一旦这麽做了,会有无数的企业接受不了,更是会出现无数的下岗职工啊。」
「你一句话,减少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就业岗位,打击甚至覆灭成千上万的相关企业。」
「这可不是小事情啊,小东。」
肖建国听到杨东说到这里,觉得杨东的大局观还是太缺乏了,如果这麽简单就可以做的话,为什麽过去几年国家不去做呢?
真以为没人想过这麽做吗?
这又不是什麽高明的办法,大家都想过要发展绿色能源,以环保为主,节能减排。
但是以前的怎麽办?全部拿掉?取缔?
传统经济不要了?民生就业不要了?舆论阵地不要了?
杨东的这个办法,没新意,不得行。
肖建国摆了摆手,突然有些忧心起来。
杨东如果大局观不提高的话,未来的成长上限只怕…
「大伯,我话可还没说完呢?」
杨东见肖建国这麽急迫打断自己的发言,顿时有些无奈。
自己刚才说的这些,当然是没什麽新意。
可自己后面还有话啊。
「说下去!」
肖建国点了点头,示意杨东继续说,他也想知道杨东能说出什麽新意。
「大伯,京城治理空气品质的同时,要搭配国家大战略,如此才能够让京城的损失降低最低,甚至变废为宝,未尝不可。」
「我觉得国家要启动京津翼协同发展,成立京津翼城市中心群,以京城和津门市两大直辖市的职权和功能性,带动北翼省的发展,从而实现京津翼地区的全面发展。」
「另外对于京城的高污染企业,高风险企业,可以外移,逐步转移到津门和北翼省,但不得超过五年,就要一步步走向海外,走向东南亚地区。」
「不是我坏,也不是我损,我是觉得污染这个东西虽然是全球性的,但首先要保证我们自己有碧海蓝天,然后再去想其他国家的污染问题。」
「不把自己做好,不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去管全世界的发展,得不偿失。」
「因此,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杨东说到这里,便笑着看向肖建国。
而肖建国此刻已经吃惊的望着杨东,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经京津翼发展已经在人大内部开很多次会议了,政事堂也是召开过好几次的协调会,在之前的三年之内已经有一个内部的意见。
但很明显,杨东这个级别和层次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就连杨东的岳父苏玉良也没资格知晓。
杨东的师公肯定知道的,但问题是这种八字没一撇的战略,杨东师公也不可能随便说出去。
因此,肖建国此刻肯定,杨东绝对不是提前知道京津翼协同发展,而是他自己想到的战略。
肖建国这回吃惊了,杨东的大局观竟然这麽强吗?
刚才他还满心的失望,但现在他就忍不住激动。
如果杨东真的如此有大局观,那麽未来杨东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你是怎麽想出来的?」
肖建国忍不住开口问。
「是我结合京城与津门市,北翼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的考量,觉得应该要发展城市集群建设,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其实就算没有上辈子的记忆,杨东现在的政治素养也提高很多,眼光也是如此。
毕竟当了很多年领导之后,你接到的各种信息和周围的成长环境,肯定跟老百姓不一样。
信息差,地位,权力,这三者加起来,就是成功的基本必备因素。
而现在的杨东,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