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13章朱由校的底气(第1/2页)
    王文新带着人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东胜卫。
    “来人报名!”
    “王文新!”
    随着这三字在响起,如意、小肥弯腰行礼。
    跟着王文新的人也骄傲的抬起头,他们觉得他们看懂了大明。
    一如既往的外强中干。
    大明人还是害怕自己草原部族的,一个三等人竟然让他们弯腰。
    这行礼显然不是为了王文新。
    他们是在祈求原谅!
    随着王文新不断的过关卡,不断的报名入军帐,余令也慌忙跑了出来。
    望着须发皆白的王文新,余令解下了了披风!
    在寒风中,王文新脱下自己的蒙古袍,腰杆笔直如枪。
    他站在那里,笑着看着余令,望着余令给自己披上披风。
    望着众人不解的眼神,王文新觉得自己像个英雄!
    “到家了!”
    王文新哈哈大笑,在这一刻,在优美的赞扬也比不上“回家了”这三个字,自此以后不再是孤魂!
    “余大人,我不辱使命!”
    余令笑着再次弯腰,主动让开身子,伸手虚引:
    “劳苦功高,当青史留名,外面冷,咱们进屋,请!”
    王文新笑着往屋里走,身后的人他看都没看。
    他这一走,俄木布的部下毛罕不愿意了,仰着头朝着王文新道:
    “王大人,作为议谈的使者,你应该是象胥舌人!”
    王文新笑了,忍不住道:
    “议谈流程是我写的,印章也是我盖的,主使是谁,副使是谁,象胥舌人是谁,我写谁就是谁!”
    “你……”
    “哦,忘了告诉你,我是大明人,重新认识一下!”
    王文新扬起头:“在下是大明锦衣卫南镇抚司王文新,我到家了!”
    毛罕就算是傻也明白这句话是何意。
    跟着王文新一起来的二十三人却是如遭雷击。
    这么说来,那些牧场,那些奴隶,那些让人心动的承诺都是……
    “狗狗,明狗,汉狗……”
    虽然被骂,这一刻的王文新却是格外的开心。
    毛罕用那简单,重复且没有新意的脏话王文新早已百毒不侵。
    在异国求活,被骂那是家常便饭。
    哪怕王文新的地位足够的高,可那些头人,首领,包括卜石兔依旧没把他当一个官员来看。
    当初的白莲教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当年俺答为向大明表示诚意。
    希望大明多开互市,让马市继续,他毫不犹豫的就将白莲教徒萧芹,赵全等白莲教给送到大明。
    这些人当年可都是立有大功的。
    他们为俺答可汗入侵大明买通边卫,制定路线,建造宫殿等。
    那时候的赵全可是“把都儿哈”、“仪宾倘不浪!”
    可最后呢?
    最后戚继光任蓟州镇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大力整顿边防。
    俺答对明朝的侵略之战从胜多败少转为败多胜少。
    为了互市,俺答就把这些“功臣”给卖了。
    所以,哪怕王文新在土默特有了一块不小的牧场,是汉民眼里的人上人。
    若是哪一天大明强盛了起来,问卜石兔要自己王文新,自己还能活么?
    所以,无论在草原多好,他还是想回,很多人都是如此。
    可惜他们回不去了!
    “余大人,这位是俄木布的部下毛罕,这位高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索南嘉措的徒孙,这位是……”
    “汉狗,汉狗啊……”
    余令看了一眼如意,如意笑着走上前,将辱骂不停的毛罕夹在腋下,照着肚子邦邦就是两拳。
    望着缩在地上吐血的毛罕,王文新笑着走上前蹲下。
    “先前你骂我狗我不说什么,现在老子是爷!”
    王文新大笑着离去,毛罕努力的站起身子。
    望着如狼似虎的大明人围了过来,在这一刻,他有点明白王文新刚才的声嘶力竭了。
    “等着吧,等着吧,可汗马上就带兵而来……”
    毛罕的失望是注定的,卜石兔知道余令拿下了东胜卫,一连过了三日,土默特的反击并未到来。
    这三日余令也没闲着。
    随着榆林卫的人陆陆续续的到来,等榆林卫那一车车的火药运来,余令这边开始在东胜卫周围埋地雷。
    陷马坑密密麻麻遍布周围数里!
    卜石兔其实已经等不及了,熟悉的头疼又来了。
    可他实在不敢下手,就算赢了,打退了大明,可八白室若是毁了咋办?
    毁在别人手里无所谓,但不能毁在自己是可汗的这个时候。
    卜石兔在等,等大明皇帝的消息。
    ……
    京城,乾清宫内熏香袅袅不绝,群臣站满了大殿。
    这一次没有吵闹,就连最爱吵的东林人都闭嘴不言了。
    叶向高还在回味着军报和顺义王的急报。
    虽然两个消息有时间差,可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众人心里都清楚。
    榆林卫进军河套,把卜石兔逼得开始说软话了。
    叶向高无比确定顺义王现在很难受。
    就在前不久,群臣还在商讨该不该给土默特岁赐。
    这才过了多久,卜石兔竟然以臣子的口吻来问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天差地别的态度转变只有一个答案。
    他疼了!
    卜石兔的先祖俺答可汗当年被戚继光打疼了,他主动送来了作乱的白莲教。
    如今卜石兔如此卑微。
    也就是说,他对榆林卫没办法了!
    余令不遵兵部指令擅自出兵如同造反。
    可朝中的东林人不敢说余令造反,甚至不能把这件事往这上面提。
    只要坐实余令造反,钱谦益必死!
    钱谦益若死,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在场的东林人都跑不了。
    哪怕是无辜的,那也是真的!
    叶向高觉得很不舒服,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脱离了他的掌控!
    余令远在千里之外,可愿意为余令说话的人却每日剧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3章朱由校的底气(第2/2页)
    被按下的浙党不喊疼,不叫冤,这群人在三大案的逼迫下竟然出乎意料的团结。
    他们现在好像分成了两帮。
    一帮子跟余令,一帮子跟魏忠贤搭上了线。
    朱由校很舒服,群臣是看了两份急报,其实还有第三份。
    第三份是属于他的,他没给任何人看。
    事情的始末他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
    余令的信,东厂的信,锦衣卫的信,三者对照成一封信。
    朱由校相信余令这不是在造反,他是在证明。
    证明,大明人若心是齐的,草原不可怕,建奴也不可怕。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慎重!”
    温体仁看了一眼叶向高后继续道:
    “兹事体大,应该是榆林卫不经过兵授令对河套用兵,顺义王才会用急信来询问!”
    温体仁顿了一下,见众人不语,继续道:
    “土默特虽不如过往,但这些年也算安分,余令擅起边祸应该立刻退兵,我大明不是怕,而是受不起西北和辽东同时开战!”
    见皇帝看着自己,温体仁继续说道:
    “自古以来,河套和榆林卫虽有摩擦,但也不宜兴刀戈之祸。
    臣以为当遣使入归化城,宣我朝无擅自兴不义之师之大义!”
    “好一个自古以来,好一个虽有摩擦……”
    刘廷元又站出身来,不屑的望着温体仁道:
    “我今日算是见识到什么是睁眼说瞎话,何谓不义之师,东胜卫这地方是人家起的名字?”
    温体仁望着看着自己的刘廷元,他不明白这个家伙最近是怎么了?
    “刘大人,万一余令输了,鞑子入关了呢?”
    “温大人,万一余令赢了,鞑子遣使入京了呢?”
    “你这么看好余令?”
    “我不是看好余令,我是看好戚老将军相信的人,我是看好已经故去的袁大人的眼光!”
    温体仁笑了笑,轻声道:
    “我朝历代先贤都没做成的事情,你觉得余令能行,那是不是某人和余令成了朋党呢?”
    “哈哈哈……”
    刘廷元哈哈大笑,没有人知道他等这句话等了多久!
    他早就想和余令联合在一起,可余令根本就不愿意和他们一起,
    所以,刘廷元想和余令亲近,但不敢说他和余令亲近。
    这话要是从他刘廷元嘴里被说了出来,等余令入京,余令怕不是会撕的嘴,抠他的嗓子眼。
    可这话若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刘廷元愿意借坡下驴。
    流言传着传着就是真的了。
    “朋党?如果我和余令是朋党就好了!
    将来史书怎么写,余大人也是一个敢和鞑子死战的猛士,我刘廷元也沾光了!”
    温体仁看了刘廷元一眼,转身对着朱由校道: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宜轻言,我大明也担不起土默特的怒火!”
    “温大人的意思呢?”
    “微臣的意思是在目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朱由校知道问题又抛给了自己。
    见朝中东林官员闭嘴不言,朱由校知道他们这是在防御。
    原本以为这一次他们会因为钱谦益也在其中受到群臣的问责。
    没想到,连一向以孤臣,清流自居的温体仁都不敢“仗义执言”!
    可见这朝堂之上东林人势力大到什么地步!
    他们搞走了浙党,他们其实和浙党也一样,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啊。
    “叶阁老,你怎么看呢?”
    “回陛下,战场离我们千里之外,臣的意思是立刻派信使去山西,告知边军将领,严防死守!”
    “不能两面夹击,和余令成首尾夹击之势么?”
    兵部尚书董汉儒走出朝列,朝着朱由校轻声道:
    “陛下,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粮草,人员安排等诸多大事都需要从长计议!”
    朱由校闻言歉意的笑了笑:
    “嗯,是朕的想法过于肤浅了!”
    见皇帝虚心纳谏,兵部尚书董汉儒退出朝列。
    叶向高忍不住看了皇帝一眼,拱手后再次低声询问道:
    “陛下,河套之事需要决议!”
    朱由校抬起头轻声道:
    “榆林卫之事在千里之外!”
    简单的一句话,直接表明态度,叶向高一愣,再度拱手道:
    “老臣请陛下收回余令手中尚方宝剑,天子之剑,余令性子暴躁,是祸非福!”
    “我等复议!”
    朱由校望着群臣应和的场面笑了,抬起头认真道:
    “余大人是性子不好,可朝中的某些人却要用手段灭人的族,祸焉?福焉?”
    朱由校现在的胆子大了,底气也足了。
    他的底气有来自余令手中的尚方宝剑,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御马四卫。
    先前的几百人,如今已经达到四千。
    养这些人的军饷都是魏忠贤搞来的,真是有钱好办事。
    朱由校知道魏忠贤有很事瞒着自己。
    比如他在城里安置一处宅院,比如他贪污受贿。
    比如徐大化、霍维华、孙杰这些御史开始依附他。
    朱由校其实什么都知道。
    朱由校一点也不担心魏忠贤做大。
    他的根在宫里,他的根在自己这里,没有自己,他什么都不是。
    一道口谕,陈默高就能轻易的解决他。
    因为他是阉人,他是自己阳光下的影子。
    “陛下,臣侯恂、江日彩有事禀告,臣等愿意为国举才,神宗四十六年恩科进士袁崇焕愿以身许国……”
    朱由校一愣,回过神来忍不住道:“谁?”
    “袁崇焕!”
    朱由校想起来了,前不久兵部也推荐了这个人。
    他自荐去辽东,在兵部的询问中,排兵布阵对答如流。
    朱由校记不住这个人,但记得他的话。
    这个人太狂了,成了经天纬地之才,寸功未立,出口就是平定辽东。
    他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