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5章郑贵妃的獠牙(第1/2页)
余令从京城离开了,悄无声息的走了。
最先发现余令离开的是城里的菜农。
从去年的年底,到如今的三月底他们都会给城边上的大营送菜。
每天都是天蒙蒙亮的时候送去。
昨日清晨很多家得到消息后说以后别送了。
众人以为是自己的菜不好。
因为天暖了,菜出来的多了,自己的价格高了,惹得这群军爷不喜了,所以才不让自己送。
直到今日来了这里,才明白是人走了。
菜农们很舍不得这群军爷走。
为这群军爷提供菜蔬这么久,他们从未拖欠过一日的菜钱,都是足额的给。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们把菜的价格压得很低。
如果不是量大且稳定,很多菜农其实是不愿意把菜送到这里来的,如今人走了,大家突然觉得怪怪的。
还真的有点舍不得。
余令这支人马最终是去沈阳,接受熊廷弼的指挥。
但余令会在广宁卫停靠,炒花部族就在广宁东北的辽河河套一带。
只不过他们的位置是变动的。
炒花部族并非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以逐水而居的游牧方式活动于辽河河套地区,它由很多小部族组成。
这个炒花部把墙头草的计谋玩的是相当纯熟。
面对林丹可汗的察哈尔部,他们说他们是同一个祖先,身上都流着孛儿只斤的血。
面对大明,他们说他们和大明是盟友。
在坑死了马林老将军后,他们怕大明报复。
炒花对外宣称他们被迫遣使向努尔哈赤求和,在去年的十二月和建奴组成了共同对抗大明的军事同盟。
这个炒花部族是真的狗,是谁强跟着谁。
余令这一次在广宁卫停靠就是为了弄这个炒花部。
余令准备告诉他们,这一次他们就算跪地求饶都没用了。
余令准备抄他们在城墙边上的家。
自从嘉靖开始,大明的气候反常,用余令的话来说就是进入了寒冷期。
大明在受灾,草原各部也不好过。
在隆庆议和,边关开互市之后草原各部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很多部族会选择在城墙之外定居,炒花各部也是如此,春夏秋三季他们会逐水而居的去放牧。
冬日的时候会回来。
回来时候也是岁赐和大互市开启的时候,他们就会用牛羊马来跟大明做交易,换取粮食来过冬。
简单的来说……
因为气候和大明,他们的游牧生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马背上的他们也在学着种地,学着做买卖。
他们得庆幸大明“年迈”了,两百多岁了。
若是他们在这个时候碰到了洪武爷,永乐爷这样的雄主。
他们敢在城墙这边盖房子定居,天灵盖给他掀了。
大明不是打不过蒙古各部。
准确的来说是打败不了能跑的蒙古各部,大军出塞,一望无际,他们是只要有草地就能跑。
大明不行,数万大军每日就得吃掉一座大山般的粮草。
如今好了,这些人开始定居了,也开始学着安家落户了。
余令这次的计划就是抄家,八百人的队伍,三日粮草,一人双骑……
火器开路,抢完就跑。
余令没打算跟这些人玩硬碰硬,余令依旧是好好地抄作业。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余令的这八百人武装到了牙齿。
有三百多神臂弩,六百多“大学士”,震天雷就别说了,每个人身上都携带了七八个。
可以冲很远的烟花每个人还都背了一捆。
这玩意别看威力不大,但点燃帐篷,草垛子是真的快,而且对付战马有奇效。
余令带着人朝着山海关方向而去……
余令不知道,在他走后没多久宫中就传来的噩耗。
四月初六午时,王皇后在和皇帝吃完了晌午饭后崩逝了!
皇后崩逝,这个消息如惊雷般朝着四面八方而去。
万历呆呆地坐在那里。
在很久之前他都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年纪大了,到头来都是要面对的……
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这辈子跟了我算是苦了你,咄嗟了一辈子你我并无一子,朝中有臣子言我要废后,立郑氏……”
听着万岁爷的碎碎念,王安的心都要碎了。
从万历六年开始,到现在万历四十八年,当了四十二年的皇后病逝了。
她是大明立国以来在位最久的皇后。
王安擦了擦眼泪。
外人都说皇帝和皇后不和睦,说万岁爷独宠郑贵妃。
可他们哪里知道皇帝和皇后的关系有多好。
万历二十四年,大火烧了乾清宫和坤宁宫。
按道理讲,在大殿没修好之前皇帝和皇后需要住在别处。
可没有人知道,皇帝带着皇后一起住到了启祥宫!
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万历二十八年的时候朝廷里突然有消息说皇后病重了。
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直接上书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给皇后看病!
皇后是否生病这是宫内的事情,他王德完是怎么知道这些的,莫不是在刺探宫闱之事?
问题还刺探出来了一个假的!
这一问,王德完是真的完了。
皇帝以肆意疏言内宫事,下诏狱,除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章郑贵妃的獠牙(第2/2页)
他哪里知道,皇帝和皇后一直就住在一起,皇后根本没生病。
他这个傻子被人当成了棋子。
“王安你来替朕拟一道旨意吧,让礼部按最高规格办丧事,不要再派人来问为什么了,朕累了!”
“是!”
万历的伤心是怎么压都压不住。
另一边的郑贵妃也在难受,一边用这手绢揉着眼角,在手绢后面,眼珠子一边在滴溜溜的转。
她是真的开心。
大明不可一日无君,这大明的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
如今王皇后离去,郑贵妃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她想成为皇后。
郑贵妃想的很清楚,她的身体比皇帝好,一定比皇帝能活。
一旦她成了皇后,等皇帝万岁后她就是皇太后。
太子懦弱,手中无人可用。
一旦太子登基为帝,若想处理国政必少不了自己的帮衬。
当年李太后能做的事情郑贵妃觉得她也能做。
而且能做的比她更好。
说的直白些,她想摄政。
因为在她的身后有一个当年李太后都没有的家族。
这些年通过恩赐积攒的财富,锦衣卫,司礼监,东厂都有人……
在朝堂上还拥有诸多的盟友。
若是成为了皇后,把这些实力综合在一起,郑贵妃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比李太后强!
太子若想好好地当皇帝,他就离不开自己。
皇后的丧礼规格已经安排下去了,在王皇后离世五日后,万历也病倒了。
这一次的病直接让他卧床不起,王安懂医术,他很清楚,万岁爷怕是过不了今年的这个年了。
宫里的水开始浑了,郑贵妃来探望的次数越来越勤了。
她每次来的时候王安就会站到一边。
郑贵妃的内侍崔文升会站在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故意,还带着点点的挑衅。
王安知道,宫里的天要变了,大雨要来了。
……
宫里的大雨要来了,草原的“大雨”也要来了,余令过了山海关,已经悄无声息的到达了广宁卫。
朝中有人就是好!
在广宁卫余令等人被招待的很好,因为又是客军的缘故,粮草迅速补齐。
余令看了,粮草都很不错。
余令和钱谦益一起登上了城墙。
这一个多月来,钱谦益瘦了一大圈,人虽然是瘦了精神却极好,眼睛越来越亮。
“这里除了人没有天津卫多,城池的大小不输它,凉凉君你看那边就是医巫闾山,在那边的应该就是炒花各部了……”
钱谦益点了点头,余令说的他都能懂。
广宁卫也叫广宁城。
它的前身为金天会元年设立的广宁府,洪武年有了广宁卫,永乐十二年辽东总兵官治所正式设立于此。
这些年朝廷的政策是“总兵驻广宁,巡抚驻山海关宁远。”。
广宁卫这条防线东起辽河套,西至山海关,替大明守着七百余里防线。
因为这里若是丢了,山海关就危险了。
所以,在这永宁卫有着其他卫所不具备的管理模式,在这里是总兵与巡抚分驻的“双硬核“指挥模式。
“昨日你就在挑人,你是不是要走了?”
余令闻言一愣,伸手往外一指,笑道:
“你看,在这城墙外都有人定居了,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想去拜访他们一下!”
“你要做什么?”
“我不做什么,我想去炒花部,把他们的家人请到这里来,问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蛇鼠两端,背信弃义!”
望着杀意腾腾的余令钱谦益有些头疼。
自从出了京城地界,余令已经不像一个读书人了。
张口老子,闭口老子,“他娘的”这三个字成了他的口头禅,骂人的脏话不重样不说还废人脑子。
钱谦益庆幸余令没去翰林院。
他要去了,那是翰林院的灾难,谁阴阳人能比的过他啊!
至于鸹貔这个词,如今听到耳朵里像是夸奖一样。
这个词在队伍里是所有人的口头禅。
“我不阻止你去,就如你说的那样,自从大家用一口大锅吃饭,我们就是手足,我只希望你去的时候要牢记一个人!”
“谁!”
“李如松!”
余令爱听这些,身子往钱谦益身边靠了靠,压低嗓门道:
“你不提还好,你一提我就忍不住想问,他到底是轻骑追击中中箭而死,还是有人卖了他的行踪,遇伏而亡?”
钱谦益没好气的瞪了一眼余令,淡淡道:
“盖棺定论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
见钱谦益不愿多说,余令也知道这些事还是不要去琢磨的好。
站直了身子朝着钱谦益一礼,余令郑重道:
“明日我只带三日口粮,带八百人,剩下的人辛苦你了!”
钱谦益摆摆手,自信道:
“这广宁卫的巡抚和我祖上颇有情义,你安心的去做,我这里不用担心!”
......
广宁卫那个朝着草原的门开了,小互市开了,余令的八百人分成了两批先后出了城。
望着余令等人的身影越走越远,钱谦益忍不住道:
“土匪来了,土匪来了,守心,杀人可以,不要虐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