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50章徐溥的应对
徐溥此时的心情可谓是糟透了。
以他的政治洞察力,自然能够明白,天子脚下,两大批举子在街巷当中相互斗殴,到底会引起多大的朝野震动。
而这段时间,虽然他看似什麽都没有做,但是朝堂之上多得是人精,不可能没有人看不出来,他的策略到底是什麽。
闭门谢客,看似是在躲事,但其实总归暗含着几分煽风点火的味道。
在徐溥的预想当中,最多就是那些南方的举子们愤懑不堪,最后闹到都察院或者通政司去,向朝廷请愿求个公道。
如此一来,虽然说同样闹得阵仗不小,但从程序上来说,却没有什麽可指摘的地方。
毕竞,大明的典制当中,从来都不禁止士庶军民向皇帝上奏,相反的,当初太祖皇帝设立的各种制度当中,甚至还鼓励这种行为,认为这是皇帝掌握民情的有力手段。
原本徐溥想着,等到这些举子们闹起来,对朝廷说出自己的委屈,他们这些南方出身的官员,也就有了合理的理由,可以旁敲侧击的对这些举子们说话,如此一来,就算不能改变科举改制的大方针,可赚点同情分总归是有的,至少能够替南方诸省再争取几个名额。
可没想到,这帮北方的举子们竞然掺和了进来,这麽一闹,可就不仅仅是南方举子「伸冤』这麽简单的,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举子对朝廷大政不满的印象。
或者至少,在天子眼中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
从明面上来说,徐溥在这件事当中什麽都没做,就算是那些对南方举子稍有刺激的表述,他也是授意李东阳散布出去的。
且不说这些言论根本没法追究责任,就算是能追究,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其实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但这恰恰才是最关键的!
朝堂之上,有些时候是不讲道理的。
作为一个内阁大臣,皇帝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徐溥手头到底能够拥有多大的权力。
而说句大不敬的花,皇帝这种生物,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相信道理,更相信直觉的。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其实不需要证明』这件事是徐溥指使的,只需要怀疑』或者「相信』这件事和徐溥有关,那麽,就必然会实质性的对徐溥形成。
最重要的是,皇帝没有办法证明是他做的,也就意味着,徐溥没有办法反过来证明不是他做的。
这种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徐溥之后在内阁的日子不说寸步难行,但也绝对不会好过。
不行,不能就这麽坐以待毙!
徐溥当机立断,从椅子上霍然而起,他原本想着进宫去解释一番,但是思索片刻之后,却又觉得不妥,于是,他很快转道去了通政司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远离风暴中心,因为只有越接近中心,才越有可能掌握改变的契机。
此时,朱骥正带着两边加起来七八个士子,在通政司呈递奏章。
京城当中向来是藏不住什麽消息的,更何况这次的事情闹的这麽大,自然是很快就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
等徐溥到达通政司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官员围在了外头看热闹。
「徐阁老——」」
见到徐溥的身影,众人纷纷拱手行礼,让出了一条道路来。
此时,人群中同样面露忧色的李东阳见状,也连忙跑了过来,拱手道。
「见过徐阁老。」
徐溥一如往常的微笑对众人示意,却在走过人群之后,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
「怎麽闹成这个样子?朝廷举子当街互殴,而且是这麽多人一起,将朝廷体面置于何地?又将读书人的脸面置于何地?「
李东阳也有些无奈,这事他也没料到啊—
可没办法,李东阳也明白,徐溥此时的心情和自己是一样的,对方也清楚这件事不是他们的过错,只是酿成了这般局面,总归是要找个出气的地方罢了。
既然官职没有对方高,李东阳也只能受着。
好在徐溥也不是不知分寸的人,埋怨了两句宣泄了一些情绪,很快就冷静下来,问道。
「现在面的情况如何?」
于是,李东阳这才抬头道:「不太好,原本只是说好,朱骥派锦衣卫护送这些举子们将奏章送到通政司,就让他们回去的,但是不曾想,真的到了通政司之后,那些举子们反而闹起来了,一个个说要见朝中的大臣,当面陈情,现如今朝野上下都盯着这里,通政司也不敢做什麽,只好尽力安抚。」
话至此处,李东阳有些迟疑:「徐阁老,您——
显然,徐溥是赶过来的人当中,第一个有资格称为真正的大臣的官员,其他的那些阁部大臣们,肯定也在关注着这里,但是,一个个的却都不肯出面,静等着看局面的发展。
而一旦徐溥出面,那麽,这件事恐怕就真的要粘在他的身上了。
徐溥自然明白这一点,不过,他倒是没有迟疑,摇头道:「这件事本来就和你我相关,避是避不过去的,倒不如进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破局的机会—.」
话虽然是这麽说,但是,徐溥的眼神当中却莫名有几分笃定。
到了他们这种层级的人,冥冥之中都有一种莫名的直觉,说是运气也好,说是经验也罢。
但总归,这种直觉往往才是他们趋吉避凶的最大依仗。
而此刻,徐薄的直觉告诉他,自己得进去!
于是,他没有犹豫,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抬头挺胸,迈步便进了通政司的大门。
李东阳见此状况,神色一阵变化,咬了咬牙很快也跟了上去。
此时,通政司内,几个士子正围着当值的通政司经历厮闹。
「大人,我等不是不信任你们,只是我等身负无数举子重托,必要见到朝廷当中能做主的人物。」
「不错,科举如此大事,谁能保证我等的奏章不会被人篡改,若非是有朝中重臣在此,我等万万不能放心将奏章呈上。」
「我们就在这等,一日没有朝廷大臣来此为我们做主,我们就一日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