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蒸腾的温泉水雾气缭绕,将武后和太平公主白皙的胴体掩盖。
太平靠在武后身边,为武后捏着肩膀。
武后不免微笑道:“你这丫头,既没技巧,也没力度。母后身边的宫女要都是你这般模样,恐怕早就被母后撵...
王城之役虽胜,然高原之上,吐蕃的阴影并未散去。王忠嗣在战后三日,便亲率大军,深入高原,追击吐蕃残部。他深知,若不彻底肃清论钦陵势力,吐蕃便如野火未尽,随时可能死灰复燃。
郭子仪随行,统率骑兵三千,作为前锋,先行探路。高原地势险峻,风雪交加,行军极为艰难。唐军士卒虽久经沙场,但在高原缺氧、寒风刺骨的环境下,仍有不少人出现不适,行军速度被迫放缓。
“将军,此地风雪甚急,是否暂作休整?”郭子仪策马至王忠嗣身旁,低声问道。
王忠嗣抬头望向远方,目光如炬:“论钦陵必已察觉我军动向,若此时停军,他便有喘息之机。我们须趁胜追击,将其主力彻底击溃。”
郭子仪点头:“末将明白。”
于是,唐军继续前行,越过了数道山岭,终于在一处山谷之中,发现了吐蕃军的踪迹。
山谷之中,吐蕃军已然布阵,论钦陵亲自坐镇中军,神情冷峻。他身披铁甲,目光如鹰,站在高台之上,俯瞰唐军。
“王忠嗣,你果然来了。”论钦陵低声喃喃,随即挥手下令:“全军听令,准备迎战!”
吐蕃军士气虽受挫,但论钦陵威望仍在,各部首领亦纷纷响应,士卒列阵,弓箭手就位,骑兵列于两翼,准备迎战。
王忠嗣见敌军列阵,心中已有计较。他下令道:“郭子仪,率骑兵绕道山谷两侧,待我信号,突袭敌军中军。”
郭子仪领命而去,率骑兵悄然绕行。
王忠嗣则亲自率主力正面迎敌。唐军列阵,步兵持盾,长枪在后,弓箭手居高临下,投石车亦已就位。
两军对峙,杀气弥漫。
“王忠嗣!”论钦陵策马上前,高声喝道,“你虽胜一战,但此地乃吐蕃腹地,岂是你能横行之地?”
王忠嗣冷笑一声:“论钦陵,你屡次犯我大唐边境,今日,我便替天行道,将你擒回长安!”
话音未落,唐军弓箭手齐齐放箭,箭雨如雨,倾泻而下,吐蕃军阵列顿时混乱。
王忠嗣趁势挥军进攻,唐军步兵如潮水般涌上,与吐蕃军展开激烈交锋。
刀光剑影,血染黄沙。
吐蕃军虽奋力抵抗,但因连番战败,士气低落,渐渐不敌。正当论钦陵欲下令撤军之时,郭子仪率骑兵从两侧杀出,如雷霆万钧,直扑吐蕃中军。
“杀!”郭子仪怒吼一声,长枪一挥,率骑兵冲入敌阵。
吐蕃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论钦陵见状,怒吼道:“稳住阵型,稳住!”
然而,唐军攻势如潮,吐蕃军已无心再战,纷纷溃退。
王忠嗣见状,亲自率军杀入敌阵,手中长枪横扫,连斩数名敌将,士气大振。
“杀!”唐军士卒齐声怒吼,士气如虹,杀得吐蕃军节节败退。
论钦陵见大势已去,脸色铁青,咬牙道:“撤军!立即撤军!”
吐蕃军仓皇撤退,唐军趁势追击,杀敌无数。
此战,唐军大胜,吐蕃军主力几乎被全歼,论钦陵率残部逃入高原深处,再无战力。
王忠嗣立于战场之上,望着满地尸骸,神色复杂。
“这一战,终于结束了。”他低声喃喃。
郭子仪策马上前,拱手道:“将军,吐蕃军主力已溃,论钦陵不足为虑。我军是否继续追击?”
王忠嗣摇头:“不必了。吐蕃已元气大伤,若再追击,恐生变故。我们当以安抚为主,招降吐蕃贵族,稳固局势。”
郭子仪点头:“末将明白。”
于是,唐军开始整顿战场,收编俘虏,并派出使者,前往吐蕃各地,招降贵族。
数日后,吐蕃各地贵族纷纷归降,吐蕃王庭亦派人前来议和。
王忠嗣接见吐蕃使者,沉声道:“吐蕃若愿归附大唐,我可保其王族之位,封地不变。但若再有反叛,我大唐必不轻饶。”
吐蕃使者连连应允,表示愿意归附。
于是,吐蕃正式归附大唐,王忠嗣设坛受降,宣告吐蕃纳入大唐版图。
消息传至长安,太平公主闻讯,神色平静。
“王忠嗣果然不负所托。”她轻声道。
张说拱手道:“公主,吐蕃已归附,大唐边疆可保百年安稳。”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吐蕃虽归附,但高原之地,人心未定。若无得力之人镇守,恐仍有变乱。”
张说点头:“公主所言极是。不知公主可有合适人选?”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缓缓道:“王忠嗣虽善战,但更善安抚。他若能镇守吐蕃,必可稳定局势。”
张说拱手道:“公主英明。”
于是,太平公主下旨,命王忠嗣镇守吐蕃,统率驻军,安抚百姓,招降贵族。
王忠嗣接到旨意,心中亦有思量。
“吐蕃虽归附,但人心未定。若我镇守此地,或许能真正安定吐蕃,使其归心于大唐。”他低声喃喃。
郭子仪问道:“将军,公主命你镇守吐蕃,你可愿留下?”
王忠嗣点头:“我愿留下。吐蕃虽为边陲,但若能安定,便能成为大唐西部屏障,护我大唐安宁。”
郭子仪拱手道:“末将愿随将军镇守吐蕃。”
王忠嗣微笑:“好。有你在,我便无后顾之忧。”
于是,王忠嗣正式镇守吐蕃,设军镇,修城池,安抚百姓,招降贵族,吐蕃局势逐渐稳定。
而长安之中,太平公主亦未松懈。
她深知,吐蕃之战虽胜,但大唐内部亦有隐患。她召集心腹大臣,商议朝政。
“吐蕃已定,但朝中权臣仍多,若不加以制衡,恐生变乱。”她沉声道。
张说点头:“公主所言极是。如今朝中,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权势日盛,若不加以遏制,恐危及公主大计。”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无妨。我自有安排。”
她缓缓起身,目光坚定:“这一局棋,我大唐,不会输。”
风雪中,大唐的命运,仍在继续书写。
王忠嗣镇守吐蕃,已有三月。高原之上,风雪依旧,然城池已初具规模,百姓渐安,贵族归心。王忠嗣以铁腕之手段,恩威并施,既安抚吐蕃旧族,又设立军镇,派遣唐军驻守要地,使吐蕃真正归附大唐。
然而,吐蕃虽定,隐患仍在。
某夜,王忠嗣于军帐之中,翻阅军报,眉头微皱。案上一封密信,字迹潦草,内容却令人不安。
“吐蕃旧贵族,暗中勾结吐谷浑残部,欲图反叛,已遣使往西域求援。”
王忠嗣沉思良久,心中已有警觉。吐蕃虽归附,但旧贵族心怀不满者仍不在少数,若不及时处置,恐生大乱。
他当即召见郭子仪。
“子仪,吐蕃内部不稳,有贵族暗中勾结吐谷浑,意图反叛。”王忠嗣将密信递予郭子仪,“你可愿率军,前往西南诸部,查明真相,必要时,予以镇压。”
郭子仪接过密信,面色凝重:“末将愿往。”
王忠嗣点头:“此行需谨慎行事,不可轻动干戈,亦不可放任不理。若遇叛乱苗头,当断则断。”
郭子仪领命而去,率精兵三千,连夜出发,直奔吐蕃西南诸部。
而王忠嗣则亲自坐镇王城,调兵遣将,以防不测。
与此同时,吐蕃贵族之中,一场密谋,亦悄然酝酿。
吐蕃旧贵族,以大相之子赤松德赞为首,暗中联络吐谷浑残部,并遣使往西域,欲联合突厥、吐谷浑,共抗大唐。
“王忠嗣虽强,然孤军深入,吐蕃人心未定。若我等联合西域诸部,共起兵,大唐必难应对。”赤松德赞在密室之中,低声说道。
身旁一名年长贵族皱眉道:“然大唐军力强盛,若王忠嗣率军镇压,我们恐难抗衡。”
赤松德赞冷笑道:“王忠嗣虽强,但如今兵力分散,郭子仪已被调往西南,王城守军不足五千,若我等起兵,先夺王城,再联络西域,便可占据先机。”
众人闻言,皆露出犹豫之色。
“此事,还需谨慎。”一名贵族低声说道,“王忠嗣为人谨慎,恐早有防备。”
赤松德赞冷声道:“若不趁此时机起兵,待大唐彻底掌控吐蕃,我等便再无翻身之日。”
最终,众人达成一致,决定起兵。
夜色沉沉,风雪呼啸,吐蕃贵族暗中调动私兵,准备夜袭王城。
而王忠嗣,早已察觉异动。
他并未声张,而是暗中调兵,设下埋伏,只待叛军自投罗网。
夜半,赤松德赞率私兵悄然逼近王城,意图趁夜突袭。
然而,刚至城下,便见城门大开,一队唐军骑兵如猛虎下山,杀出城外。
“赤松德赞,尔等叛逆,竟敢谋反,罪无可赦!”王忠嗣亲自率军出战,手中长枪寒光闪烁。
赤松德赞大惊:“王忠嗣竟早有防备!”
话音未落,唐军已杀至眼前。
王忠嗣一枪刺出,直取赤松德赞咽喉,后者仓促迎战,却被王忠嗣一枪挑落马下。
“拿下!”王忠嗣一声令下,唐军士卒迅速围上,将赤松德赞擒获。
其余叛军见首领被擒,纷纷投降。
王忠嗣冷冷扫视众人,沉声道:“叛乱者,斩!首恶者,押解长安,交由朝廷处置。”
此役,王忠嗣以雷霆之势,迅速平定吐蕃贵族叛乱,震慑四方。
吐蕃各地贵族闻讯,纷纷上表归顺,再无异心。
而此时,郭子仪亦在西南诸部,查明吐谷浑残部与吐蕃贵族勾结之实,并率军突袭,一举歼灭吐谷浑残部,斩其首领,彻底肃清吐蕃西南隐患。
王忠嗣接到战报,心中稍安。
“吐蕃,终于真正归附大唐。”他低声喃喃。
而在长安,太平公主亦收到捷报,神色平静。
“王忠嗣果然不负所托。”她轻声道。
张说拱手道:“公主,吐蕃已平,大唐边疆可保百年安稳。”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吐蕃虽定,但朝中隐患仍在。若不加以整顿,恐生变乱。”
她缓缓起身,目光坚定:“这一局棋,我大唐,不会输。”
风雪中,大唐的命运,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