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65章小人(第1/2页)
邓禹神色恳切,拱手坦然答道:“回殿下。儒家之学固然重要,然眼下书局之责,在于整理文献,复现知识。在下以为,知识本身不应有门户之见。”
“《韩非子》《商君书》中的律法、驭臣之术。”
“《道德经》中的哲理、《墨子》中的城防、工巧之术、尤其是这《神农书》所载的农时、耕种之法,皆于国于民有切切实实的用处。”
“若能将这些学问整理出来,推行天下,或可解百姓饥馑、强国家根基。在下只是觉得,它们有用,便去做了。”
他言辞恳切,并无丝毫谄媚之色,只透着少年人难得的清醒与踏实。
王卓君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她觉得中央书局若是只当儒家的传声筒,未免也太狭隘了。
王卓君心中知晓,真正的书局,理应广揽天下群书,择取百家精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是文坛应有的盛况。
然而话虽如此,她亦深知自家大父王莽以儒道立身、齐家治国。
今年年末,中央书局所要推出的,必然仍是以儒家经典为核心。
邓禹所整理的这些“新声”,只能暂待来年,待全书修纂完毕、热度渐起,再寻时机推广印刷。
她望向眼前目光清亮的少年,眼中不由带了几分欣赏与期许。她微微颔首,郑重说道:
“你说得对,学问之道在于致用。中央书局本该海纳百川,而非囿于一家,你做得很好。”
她话锋微转,语气中多了一分现实的考量:“只是今年岁末呈报,仍须以儒家经典为重。待来年开春,我定将你精心整理的这些百家著作,统一刊印推行。”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这与时局不符的理论。自然不能对外人所言。
后面陆续有几位编辑将填好的表格交到明月手中。
王卓君只简单扫了一眼,便发现其中有好几人填写的书目竟一模一样。
待所有人交齐,她轻咳两声,稍稍提高了声音。那尚带稚气的嗓音里,却透出与年纪不符的沉稳与审视。
“诸位交来的表格,我已看过。”她目光扫过下方众人,语气平缓却带着压力,“其中不少人填写的是《礼记》、《春秋》、《论语》这些书。”
“我不否认,年底的确计划刊印这些儒家经典。但若人人都做一模一样的工,未免太过浪费人力时间。既然做的是相同典籍,总该让我看出各位工作的区别在何处?这其中的差异,谁能与我分说一二?”
王卓君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讽刺,听来竟有几分阴阳怪气。她眉宇间也染上几分轻慢,本以为今早见到他们那般忙碌是转了性,没想到仍是换汤不换药。
没想到,那位年长的李编辑率先站了出来,拱手一礼,不卑不亢地开口:
“回殿下,此言差矣。既奉独尊儒术之国策,首批刊印自然当以儒家学说为主。”
“然经典典籍版本众多,流传中难免讹误。正需我等合力校勘比对,方能确认经义之准确。若只凭一家之言,怎能确保其中无误?”
王卓君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目光落在李编辑身上,却透着一丝明显的不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5章小人(第2/2页)
“哦?果真如此?”她声音微扬,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那你便来说说,你们几人校勘的同一部《论语》,其间差异何在?也让我听听,到底谁对谁错,高下如何。”
李编辑再度拱手,神色却未见慌乱,反而隐隐带着一丝文人式的倨傲:
“殿下既有此问,臣便以《论语·阳货》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为例。此句历来聚讼纷纭,臣等亦有两种解析,正可请殿下裁定。”
他略微停顿,目光若有深意地扫过王卓君,方才缓缓道:
“一者以为,此‘女子’乃特指人君身边之妾侍宠姬,‘小人’则是近侍仆从。二者身近人君,若失于管教,易生骄纵祸患。故孔子此言,非轻贱天下女子,实乃告诫为君者需谨肃内帷、明辨左右。”
“另一解则更为直白,”他话锋微转,语气平缓却字字清晰:“认为‘女子’与‘小人’并称,概指其心性浅薄、识见短陋,难以涵养教化,故须远之。”
语毕,他垂首而立,姿态恭谨,但王卓君知道,他的话语却比刀锋还利。
王卓君的拳头在袖中慢慢攥紧,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底翻涌的怒火。明明有那么多语句可以解析,偏偏选了这一句。
“女子”?
“小人”?
这该死的老儒生,其心可诛!
她毕竟年纪尚小,城府未深,脸上控制不住地一阵青白交错。
然而令所有人未曾料到的是,侍立一旁的明月忽然抬步上前。
“啪!”
一声清脆的耳光毫无预兆地响起,结结实实地扇在了李编辑的脸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让整个书局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惊愕地聚焦在二人身上。
却见明月仪态依旧端庄,她不慌不忙地收回手,仿佛刚才只是拂去了一丝尘埃。
她脸上甚至漾起了往常那般温和的笑容,声音清晰而平静:“奴婢是女子,也是您口中的‘小人’,故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嘛,自然容易纠结于这等琐碎言辞之中,失了分寸。李编辑您心境开阔,是坦荡君子,还望莫要同我这般小女子计较。”
“你!”李编辑抬手捂着自己被打的有些红肿的脸,看着明月的眼神恨不得立刻杀了她。
但明月毕竟是公主身边人,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在宫中杀了这种身份的宫人。
明月这一巴掌,着实扇得王卓君心头郁气散了大半。她唇角微扬,似笑非笑地扫视了一圈下方噤若寒蝉的众人:
“下次若再交来一模一样的书目,须得将你们意见不统一之处一一标明,呈报于我。我要看的,正是这些争执与商榷所在。”
她语气稍顿,目光转沉,清晰地下令:
“年底之前,《春秋》、《尚书》、《论语》、《礼记》、《周易》,此五经新校本必须核定完毕。届时刊印之作,除经文原版之外,须另附校勘注解,合成初本。”
“所有注疏初稿,务必于本月末之前,悉数交到我手中。”
“月末,那不是只有七日了吗?”下面的编辑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