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468章 季汉自己的文景之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建兴六年,秋高气爽。
    此时距离刘禅登基,承继大统已历六年。
    这六年期间,国家大力发展内政,与民生息。
    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事。
    故而国家的繁盛度,也远超刘备一朝。
    洛阳...
    叮??
    铃声再度响起,不是来自山间古井旁的铜铃,也不是三兴堂檐角随风轻颤的响器,而是自长安城南市街巷深处传来的一阵清越金属撞击之声。那声音短促、坚定,仿佛敲在人心最柔软处又迅速抽离,不留余地。
    一名少年立于市集中央,手中握着一具小巧“诚机”,其形如笔匣,通体由青铜与黑檀木嵌合而成,两端各嵌一枚淡蓝忆玉。他双目微闭,指尖轻抚机关锁钮,额上沁出细汗。围观者屏息凝神,只听“咔”一声轻响,墨轮缓缓启动,笔尖落下,在素绢上写下八个字:
    **“我见县令私改灾册。”**
    话音未落,人群哗然。
    这少年名叫阿稷,是陇西流民之子,五岁随母逃荒至京畿,靠拾炭为生。三年前被南中采风使收养,送入自由史院附设的始问学堂。今日他所呈交的,并非寻常诉状,而是一份经“诚机”验证无伪的记忆实录??内容直指京兆尹下属某县令,在去年秋赋核查中篡改户籍、虚报灾情,致使三千户贫民未能获得减免税赋资格。
    按新制,凡经“诚机”书写的文书,若能通过三名以上共笔师复核,便可直接递呈御前,不受官僚层级阻隔。此例一开,民间称其为“真言直奏”。
    可这一次,事情并未顺利。
    文书刚递交至尚书台,便遭礼部侍郎驳回,理由竟是:“诚机虽奇,然出自匠童之手,未列典章,岂可代律?”更有人暗中放话:“一个拾荒儿也敢告官?怕不是被人当枪使了。”
    消息传回南市,阿稷蹲在屋檐下,抱着那具已冷却的诚机,手指一遍遍摩挲着上面刻着的小字:“我记得。”那是所有始问学堂毕业生离校时亲手镌刻的誓言。
    夜深,月照瓦当。
    忽然,门扉轻叩。
    来人披着灰布斗篷,脸上覆着半透明纱巾,看不清面容,唯有眼中光芒清澈如泉。她将一碗热羹放在案上,低声问:“你还相信它会写字吗?”
    阿稷抬头,怔住。“您……是那位白发先生?”
    老妪微微一笑,解下斗篷。银丝垂肩,眉宇间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宁静。正是当年守井之人所说的“执灯者”??如今世人早已不知其名,只道她是“南中来的老师”。
    “我不是先生,”她说,“我只是个记得很多事的人。”
    她坐下,拿起那具诚机,轻轻吹去尘埃。“你们以为,这机器为何能辨真假?因为它不读文字,只读心跳。你写的时候,是否想起母亲饿倒在雪地里的那一天?是否听见邻居因缴不出赋税而哭喊的声音?若是忘了这些,哪怕字字属实,它也不会动。”
    阿稷眼眶发热:“可他们说我不配说话。”
    “谁说的?”她反问。
    “官老爷们。”
    “那你呢?你觉得你配吗?”
    少年沉默良久,终于咬牙道:“我配!因为我记得!我记得每一张脸,每一句求饶的话,还有那个县令笑着烧掉账本的模样!我没念过书,但我看得懂火光里的谎言!”
    话音落下刹那,诚机竟自行震颤起来,两枚忆玉同时泛起幽蓝微光,墨轮无须触碰,自动旋转一周,于原稿末尾添上一句:
    **“我说的是真的,哪怕全世界都不信。”**
    光芒持续三息,随即熄灭。
    老妪凝视良久,轻声道:“这不是机器灵验,是你的心醒了。”
    次日清晨,这份文书连同诚机一同被送往自由史院总坛。十位共笔大师轮流持玉查验,九人确认共鸣,唯有一人迟疑。正当众人争论之际,忽有快马自陇西疾驰而来,送来一份由当地百姓联署的《共述灾情书》,共计一千二百七十三人亲笔签名,皆以忆玉印证心迹,内容与阿稷所述完全吻合。
    证据确凿,朝野震动。
    景帝之孙、现任天子昭文帝览奏良久,提笔朱批八字:“一民之言,亦为国鉴。”
    诏下:罢免涉事县令,追责京兆尹失察之罪;敕令全国各县设立“诚机亭”,凡百姓欲申冤诉苦者,皆可在监督下使用官方认证之诚机书写陈情书,直通御览。同时,命工部与自由史院联合编撰《诚机律式》,将其纳入国家法度体系。
    此举一出,天下称颂。
    然而,风波未平。
    数月后,魏国旧地邺城爆出惊天丑闻:一座地下作坊被查获,内藏数百具仿制诚机,外观几可乱真,但内部机关已被改造,不再检测真心,反而能通过特定手法诱导使用者产生虚假共鸣。更有甚者,部分机器竟能反向影响人心,使人误以为自己所言为真。
    调查深入后发现,幕后主使竟是前朝遗臣之后,意图借“伪诚机”制造大规模虚假记忆,动摇新政根基。他们散布谣言,宣称“所谓共笔术不过是巫术”,甚至伪造一段“老妪临终忏悔录”,声称当年净典大典上的集体觉醒乃是幻术所致。
    一时之间,质疑之声四起。
    有人开始焚烧忆玉,称“宁信己目,不信鬼物”;边疆部落拒绝接受忆契婚姻,认为“汉人用石头偷走灵魂”;就连一向支持改革的江东士族也提出警告:“若任此技蔓延,恐致人心涣散,人人自谓真实,实则万般虚妄。”
    危局当前,朝廷陷入两难。
    就在此时,峨眉山三兴堂遗址前,再次响起铃声。
    一位盲眼琴师独坐石阶,怀抱古瑟,指尖拨动七弦。他不曾受过正规教育,却天生能感知忆玉波动。此刻,他正以音律重构一段失落的记忆??那是百年前刘备初定益州时,与百姓盟誓的画面。据传,当日万人齐呼“愿共守诚信”,声浪激荡忆源之力,曾在空中凝成一道彩虹,持续整整一日。
    琴声悠扬,穿越云雾。
    奇异的是,每当旋律触及“信史同源”四字时,井水便会泛起涟漪,铜铃自动轻摇。更有附近村民报告,夜间常闻井底传出低语,似有无数人在齐声诵读《民述录》中的段落。
    自由史院派员勘察,带回一组奇特数据:井周土壤中含有微量忆玉结晶,且排列方式呈现出规律性波纹,类似于共笔术中用于验证群体共识的“心频图谱”。更有学者推测,阿禾消散之际,并未真正离去,而是将其意识碎片融入大地记忆网络,成为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集体执灯者”。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启动。
    在全国遴选一百零八名自幼接受始问教育、且从未接触过伪忆玉的少年,齐聚南中忆源井畔,每人手持一枚纯净忆玉,围成同心圆阵,共同默念同一句话:
    **“我们愿意说出真相。”**
    刹那间,天地变色。
    井口喷涌出湛蓝色雾气,升腾至百丈高空,凝聚成巨大光幕,其上浮现出一幕幕跨越时空的画面:敦煌译者在风沙中封存竹简;罗马修女在烛火下抄写残卷;西域商队在星空下订立口头契约;洛阳孩童在课堂上大声回答:“我认为刘备托孤时最信任的是他自己,因为他知道责任比情感更重要。”
    画面最终定格于四个大字:
    **信史同源。**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正在使用的诚机纷纷自发启动,无论是否有人操作,皆在同一时刻写下相同语句:
    >“谎言可以欺骗眼睛,但骗不过时间。
    >真相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
    这场被称为“百子鸣真”的事件震惊朝野,连反对派也不得不承认:某种超越人力的力量正在守护这片土地的真实。
    自此之后,伪忆玉作坊彻底覆灭,残余势力或被捕或归降。朝廷顺势推行“双轨验证制”:所有重要文书必须同时通过诚机检测与群体共议程序方可生效。同时,在全国建立“记忆校准站”,定期对民间流通的忆玉进行纯度检测与能量充盈。
    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人们不再争辩“谁说得对”,而是追问“你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学校课程增设“认知溯源”课,教导学生如何辨别信息来源、分析情绪干扰、识别逻辑陷阱。甚至连宫廷乐舞也开始变革,《破阵乐》不再是歌颂武力征服,而是演绎一场关于“如何从多方矛盾叙述中还原一场战役真相”的思辨剧。
    又过了二十年。
    一位来自扶南国(今东南亚)的使者抵达长安,带来一件奇特贡品:一块镶嵌在金框中的琥珀,内部封存着一片焦黄纸屑,上有汉字残迹:“……记得。”经考证,极可能是当年沉入忆源井的那封麻纸信碎片,经地下水脉搬运,流出山外,又被海潮带至南洋岛屿。
    使者言:“我国先祖曾梦一女子持铃而来,教我们用贝壳记录渔汛、用藤条编年记事。如今方知,那是你们的‘执灯者’渡海传火。”
    皇帝下令将此物供奉于新建的“信史殿”中,与历代信盟文书并列陈列。殿中无帝像,无神龛,唯有一面巨镜悬于正wall,上书四字:
    **你即历史。**
    每逢朔望,殿门开启,百姓可自由进入,面对镜子讲述自己的故事。若有足够多人见证并认同,则墙面忆玉阵列会自动浮现金色文字,录入《全民信录》。
    百年后再观天下,景象已截然不同。
    草原民族不再以血统论首领,改为举行“共忆大会”,由各部落elders回忆祖先功过,投票推举最值得信赖之人;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创立“真言社”,主张“天皇亦需向国民陈述事实”;even远在波斯湾的商人也开始采用“忆契航运合同”,确保货物运输过程透明可信。
    而那位曾经白发苍苍的老妪,最终安详逝于南中井畔,享年一百零三岁。临终前,她握住一名小女孩的手,轻声说:“不要怕说错话,只怕不说真心话。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我记得’,火就不会灭。”
    葬礼当日,全国自由史院同步熄灯三刻,随后同时点燃油灯,摇响铜铃。铃声汇成一片,自北疆至南海,自陇西至江东,连绵不绝,宛如星河倾泻人间。
    多年后,考古学家在敦煌莫高窟某密室中发现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位布衣女子行走于沙漠之中,身后跟着无数影子,每个影子手中都捧着一本书、一支笔、或一枚发光的石头。壁画角落题有一诗,墨色犹新:
    >莫问伊人何处去,
    >千灯皆是从前我。
    >若问炎汉今安在?
    >散作人间说真者。
    风起时,峨眉山顶的铜铃又响了。
    叮??
    叮??
    叮??
    一声接一声,不疾不徐,像是在等待下一个开口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全体起立!真龙归来! 始皇家养小皇后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呢喃诗章 网游之九转轮回 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 玩家重载 欢迎光临能力商店! 篮球之黄金时代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你才玩半年,都代练到总决赛了? 神祇风暴 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进化乐园,您就是天灾?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斗罗:三位一体,我贯穿了时间线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捉妖 战锤:以涅盘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