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53章 这算学之法甚是精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53章这算学之法甚是精妙(第1/2页)
    茯茶铺子开业的火爆场面,让李茂和张文涛脸上的笑容都没下去过。
    张伯父从长安紧急调运来的第一批货,看着堆满了小半个库房,结果一天下来,愣是销掉了将近三成!
    这还不算那些提前收到风声、通过王明远这边下了订单,约好过几日来取的书院同窗和教谕们的量。
    傍晚时分,见店里的客人渐渐稀疏,张文涛便安排随同货物一起来的长安伙计看店。
    然后张文涛做东,在离铺子不远的一家还算体面的饭馆定了桌席面,非要好好感谢关键时刻来撑场子的季景行师兄和来帮忙的李昭。
    席面上,自然是觥筹交错,笑语不断。
    李茂和张文涛轮番给季景行敬酒,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没有师兄您帮忙镇着场子、打通关节,这铺子不可能这么顺当开起来,王明远也同样举杯好好的感谢了一番师兄的帮助。
    季景行倒是没什么官架子,胖乎乎的脸上一直带着笑,摆摆手:“都是自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明远是我师弟,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他还特意叮嘱,“往后生意场上遇到什么难处,不好解决的,也别硬扛,及时递个话到府衙给我。”
    然后也感谢了李昭,李昭则是第一次被人当面这样感谢,弄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的说:“明远兄在书院帮我颇多,这是我应该做的。若是……若是还有开业这种事,到时候再来喊我,我定准时到。”
    这话一出,逗的众人一阵大笑,再等听到张文涛心有余悸、连比划带说地描述自己是如何被狗娃那碗“半生不熟、威力无穷”的炖豆角放倒,在客栈床上差点虚脱而亡的惨状时。
    季景行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口酒差点喷出来,指着狗娃,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哎呦喂!狗娃!哈哈哈!没看出来啊!你小子还有这本事?一碗豆角差点把你小姑父给送走了?哈哈哈!你这可不是帮忙,你这是‘清理门户’啊!下次我可不敢吃你做的菜了!”
    狗娃被说得黝黑的脸膛涨得通红,挠着后脑勺,嘿嘿傻笑。王明远在一旁看着,也是忍俊不禁。
    不过因着明日书院还有课业,这庆功宴也没持续太久,王明远、狗娃、李昭三人乘着马车返回了书院。
    接下来的几日,茯茶铺子的生意并未如预料般迅速冷却下来。
    或许是那日《沧海一声笑》的曲子太过惊艳,口口相传;或许是这西北茯茶的醇厚滋味确实合了不少湘江人的胃口;又或许是铺面位置选得好,沾了书院文气的光。
    总之,铺子每日开门,总有不少顾客上门,或是好奇品尝,或是真心喜爱,回购者亦不在少数。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铺子里客人不算太多。
    李茂正坐在柜台后,埋首于一本厚厚的崭新账簿,一手拨拉着算盘,一手执笔,认真地记录着今日的进出项,张文涛则在后面小库房里清点存货。
    就在这时,铺子门口的光线微微一暗,一个身影缓步走了进来。
    来人是一位老者,身着一身深青色的杭绸直裰,须发皆白,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但一双眼睛却丝毫不显浑浊,反而沉静淡泊,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步履沉稳,气度斐然,虽无随从仆役相伴,但自有一股久居人上、不怒自威的气度,一看便知绝非寻常百姓,更像是某位退隐林下的高官或学问深厚的鸿儒。
    他进店后,目光并未立刻投向柜台后的茶砖,反而先是略带好奇地扫视了一圈这间不算太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的铺面,最后才落在那标着“沧海茯韵”字样的茶砖上,微微颔首,似是自语:“‘沧海茯韵’,这便是近日城中传唱的那曲《沧海一声笑》所配之茶?倒是有些意思。”
    这位老者,正是如今岳麓书院众学子翘首以盼、心中分量极重的当朝太子太傅、致仕文渊阁大学士——周文正周老大人。
    他近日方才悄无声息地抵达湘江府,暂居于离此不远的一处幽静别院。
    今日得闲出来走走,听闻这“沧海茯韵茶”的名声以及那首传遍街巷的豪迈曲子,一时兴起,便信步走了过来。
    店伙计赶忙上前招呼,周老太傅随意指了一款上等茯茶,让伙计包上一小块,并未多言,打算买完便走。
    他并非没听过茯茶,只是以往总觉得此乃西北边陲粗犷之物,更偏爱江南绿茶的清雅韵致。
    伙计手脚麻利地包好茶,周老太傅付了钱,正要转身离去,目光却无意间扫过了柜台后正在埋头书写的李茂。
    确切地说,是被李茂手下那本账簿吸引住了。
    起初只是随意一瞥,但很快,周老太傅的目光就凝住了,脚步也停了下来。他微微眯起眼,仔细看着李茂的记账方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探究。
    只见那账簿格式与他平日所见截然不同。
    寻常店铺乃至衙门多用“单式记账法”,也就是简单的流水账,只记“收了多少”、“支了多少”,杂乱无章。一旦账目多了、久了,或是有一笔漏记、错记,查起来简直是大海捞针,糊涂账一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3章这算学之法甚是精妙(第2/2页)
    但李茂此刻所用的法子,却明显不同。
    账簿页面划分清晰,每笔账目都分列“借方”、“贷方”,对应关系明确。例如,方才卖出茯茶收五两,他不仅记下“收钱五两”,还在另一侧对应记下“茯茶库存减少几何”。
    采买笔墨纸张支出五百文,则同时记下“支出五百文”和“杂物增加相应价值”。
    每一笔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相互比对,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的钱财物资流动都井然有序地笼罩其中,一目了然。
    周老太傅是何等人物?历经三朝,协理过户部钱粮,审阅过的账册不知凡几,于经济之道虽非专精,却也见识广博。
    他只站在那儿看了片刻,心中略一推演,便立刻明白了这种记账方法的奥妙和巨大优势!
    这法子,比起传统的单式记账,何止是“清楚”二字可以形容!
    它严谨、系统、便于核对查账,极大减少了账目混乱和营私舞弊的可能!
    若说单式记账是乡间土路,坑洼难行;那眼前这法子,便是铺设平整、经纬分明的官道!
    “这……这记账之法……”周老太傅忍不住低声喃喃,心中瞬间翻起巨浪。
    他想到的远非一家商铺之利。若此法能推行于府库仓廪、各级衙门……那对于理清财政、杜绝贪墨、提高效率而言,其意义简直难以估量!
    许多此前难以查清的糊涂账、陈年旧账,或许都能借此理顺!这简直是理财管账的一柄利器!
    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轻声开口询问:“这位掌柜,冒昧打扰。老夫观你这记账之法,颇为新颖独特,条理分明,似远比寻常流水账法来得高明。不知……此法是你自己所创?”
    李茂正全神贯注地算账,闻声抬起头,见是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发问,连忙放下笔,恭敬起身回答:“老先生谬赞了。小子岂有这般能耐?这记账法子,并非我所创。”
    “哦?”周老太傅眼中精光一闪,兴趣更浓,“那不知源自哪位大家之手?老夫对此道略有兴趣,却从未见过如此妙法。”
    李茂虽然谨慎,但看老者神色坦然,眼神澄澈,并无恶意。
    又想到王明远曾说过这记账法若能推广也是好事,他便稍稍迟疑了一下,还是如实答道:
    “回老先生的话,这法子是我一位同窗好友所授。他于算学一道颇有天分,嫌旧式记账繁琐易错,便琢磨改良了此法,说是叫什么‘复式记账法’,又细分为‘借贷记账法’。他言道此法便于核对,不易出错,便教给了我,让我打理铺子账目时使用,让老先生见笑了。”
    他语气恭敬,却也没刻意夸大,只说是同窗所授,为了记账方便。
    “同窗好友?”周老太傅心中又是一动,追问道:“不知掌柜的这位同窗,如今何在?可是在岳麓书院求学?”他一路上听说这铺子与书院学子关联颇深,甚至那火爆的《沧海一声笑》便是岳麓书院的学子所传唱。
    “正是。”李茂点头,“他如今正在岳麓书院就读,姓王,名明远,字仲默。”
    “王明远……仲默……”周老太傅将这名字在心里默念了两遍,眼中讶异与赞赏之色更浓。
    一个书院学子,竟能琢磨出如此精妙实用的算学之法?听这掌柜语气,似乎于对方而言,这还只是“一时兴起”、“为了方便”所创?
    此子于经济实务之道,竟有如此天赋?!
    周老太傅晚年致仕后,反而对经世致用的实务学问越发感兴趣,尤其深感算学对于治国理财的重要性,此刻听闻此法竟出自一年轻学子之手,怎能不让他又惊又喜,心生无限好奇?
    他强压下立刻想去书院见见此子的冲动,对李茂颔首微笑:“原来如此。多谢掌柜解惑。此法精妙,令友大才。”
    李茂虽不知老者具体身份,但看其气度谈吐,心知必是非凡人物,连忙躬身:“多谢老先生夸奖,我那同窗听后也定会欣喜。”
    周老太傅笑了笑,拿起那包好的茯茶,又深深看了一眼那本摊开的账簿,这才转身,不疾不徐地走出了铺子。
    午后的阳光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老人心中却远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王明远……”他一边踱步,一边在心中反复思量,“没想到此番回乡,竟还能遇到如此惊喜。岳麓书院……果然藏龙卧虎。看来几日后的书院讲经,老夫更要好好期待一番了。或许……真能遇上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想到此处,周老太傅嘴角不由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脚步也似乎更轻快了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繁花笺 声声小手一挥,整个皇宫萌翻了! 海贼:人为刀俎,我为天龙 打赢复活赛后被遣返龙族 开局神级隐藏技能!我已看透一切 重生60:从深山打猎开始致富 末日:我能无限抽卡加成 肝成人间武圣 被污蔑当天,反手编辑大帝背景! 天不应 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北派盗墓笔记 崩铁:没开玩笑,对面一个谱尼 天棺秘藏 雷武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鬼才律师:劝人自首还被送锦旗? 领先人类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