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李青的分析很有道理,也经得起推敲,可朱厚熜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又说不上来。
吭哧半晌,朱厚熜道:「先生,咱们还是说回一条鞭法吧!」
「哎?既然话赶话赶到这儿了,不妨展开说说……」李青不管,持续输出……
最终,朱厚熜只得抛出棘手问题:「眼下大明国力鼎盛,如此倒也可以承受,可若有朝一日走下坡路了呢?」
「届时我大明有精兵良将,有何惧哉?」李青反问。
朱厚熜悻悻无言。
平心静气想想,左右不过是建一些武学院,确实花不了太多钱,且一座学院建成可以使用许久许久……
可朱厚熜就是觉得这其中有猫腻。
思忖良久,他终于发现了重点,「这样做,兵士可是个个都识文断字了啊!」
何止是兵士,我要的是全民开智……李青没有避讳这个问题,问道:「皇上以为如此不好?」
「当然不好!」朱厚熜断然道,「懂得越多,越不安于现状,这是在动摇江山社稷根本。」
李青并不意外朱厚熜的反应,毕竟,连朱厚照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
「皇上之前都打算用文官制衡文官了,又何以……不明白这个道理?」
朱厚熜警惕心已起,不肯再轻易表达态度,谨慎道:「还请先生明言相告。」
李青索性将话挑明,道:「皇上曾致力于把自己摘出来,让群臣明争暗斗,以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是朕欠思量了,先生已言明,朕也不再作此想。」朱厚熜闷闷道,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
「且听我把话说完。」李青吁了口气,道:「其实,大方向上你并没有错,只是格局太小了。」
「什麽意思?」朱厚熜心中一动,来了兴趣。
「党争误国害民,然,阶级斗争却能促进和谐。」李青说道,「就拿言官来说,哪怕尚书大学士,也怕他们弹劾不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些言官都饱读诗书,明辨是非,懂得大明律法,知善知恶……」
「然,随着权力场的演变,言官已逐渐沦为朝廷大员的喉舌,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存在价值,故才使得官场风气愈发不堪……」李青问道,「可若是全天下的百姓,都成『言官』了呢?」
李青说:「这一来,贪官污吏还敢肆无忌惮吗?拿眼下一条鞭法举例,还有人敢公开反对吗?」
朱厚熜沉吟少顷,微微摇头,道:「可若全天下的『言官』都对付朕,对抗皇权,又该如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皇上何以妄自菲薄?」李青反问,「难道皇上认为自己是失道之君?」
朱厚熜这会儿已经清醒了,立即给出高智商的反击,道:「权力运转需要成本,换言之,需要钱粮,钱粮多来自赋税,百姓愚昧尚有抗税之举,百姓精明又当如何?」
「皇上之言看似有道理,实则杞人忧天。」李青说道,「我只问你,世人读书是为了什麽?」
「自然是做官!」朱厚熜想都没想。
「做官的前提是什麽?」
「这……」朱厚熜迟疑。
「前提是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权!」李青道,「就拿眼下的朝局来说吧,自你登基做皇帝之后,君臣之间一直矛盾不断,然,群臣可有想过破罐破摔,亡我大明?」
朱厚熜呆了呆,继而反驳:「官职就那麽多,若人人都是读书人,结果却九成九做不了官,又会如何?」
李青微微一怔,随即道:「可以具体细化开来。」
「具体细化……终也不够!」朱厚熜不为所动。
「到了那时,当官便不是唯一的出路了,百姓自会自发的投身其他行业。」李青道,「人才济济,国家才会兴旺,人人愚昧,国家只会死气沉沉。」
「你太想当然了!」朱厚熜摇头。
李青无奈叹息:「不是我想当然,而是你太在意自身利益了,你怕皇权受到冲击,你怕百姓造你的反,仅此而已!」
「你……」朱厚熜羞恼道:「就算朕这样想,又错了吗?列祖列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朕岂能懈怠?」
「……」
这次换李青无言以对了,客观来说,他还真没办法说朱厚熜的不是,毕竟,这是个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时代。
李青只好从其他方面入手,问:「你可知,历代王朝被颠覆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是百姓活不下去之际,奋起反抗的结果!」李青说,「若元廷皇帝爱民如子,太祖又怎会起事?于百姓而言,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谁会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造反?」
李青苦口婆心:「然,再稳固的政权,再良好的制度,最终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走向无序的道路,这麽做是为了重整秩序……」
无奈,这次任凭李青如何分析利弊,朱厚熜却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无他,这次李青触犯的是最核心的利益!
——皇权!
「朕愿意相信先生是好心,可也……太天真了!」朱厚熜幽幽说,「朕可以答应先生一万件事,唯独这件……没的商量!」
这麽看,我是挺天真的……李青心中自嘲,叹道:「那就先着力推行一条鞭法吧!按原计划来,先让利,再威慑,实在不行动用廷杖……」
言罢,起身就走。
朱厚熜连忙跟着起身,一把拽住李青衣袖,真诚道:「朕没有责怪先生的意思,朕只是不敢让大明江山社稷担丁点风险,先生勿要因此恼了朕。」
「嗯。」李青淡淡应了声,拨开他手,转头离开……
其实,李青倒也没有因此就痛恨朱厚熜,换之朱见深,亦或其他皇帝,怕也很难同意他的主张,这确实是在动摇皇权根本。
可问题是不如此,大明就没办法无疾而终了,更无法延续到后现代。
按照李青的设计,皇权的确会没落,可却不会很快消亡,相反,大明国祚只会更长,如此做的目的只是逐步解开封建……
可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是无法接受这一点的,因为在其认知中,解开封建就意味着王朝覆灭。
这非是皇帝愚蠢,而是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
数千年来的愚民政策,早已深入统治阶层的内心,被当权者奉为『大道真理』,可却将开民智视作洪水猛兽。
殊不知,这根本就是在不断重复错误,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奈何,这个道理很难让皇帝明白,就好比……你没办法让一个没吃过饱饭的人,去理解饱腹是什麽感觉。
「唉,到底该从哪方面入手才好呢?」
李青头疼。
难道再把朱厚照换回来?
这个念头只存在一瞬,便被李青放弃了。
真要这麽做,不说能不能按自己的预想发展,朱厚照绝对要疯,且大概率会起大乱子。
因为在大多官员心中,正德皇帝更不讲究!
至少,朱厚熜还遵守规则,不乱掀桌子……
思来想去,可行的办法也就只有一个了。
——修仙!
事到如今,李青反而有些担忧,修仙的诱惑难以让朱厚熜找不着北……
……
一条鞭法的推行计划已然敲定,李青便也不再上班,整日躺在家里琢磨开民智的事,这是他这次入朝的最大目标。
办成了这件事,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王朝的顽疾,再也不用担心出现系统性风险了,且教育的普及还能反哺工业化快速发展……
可普及教育的难度之大,却也让李青头疼。
这可不是揍一顿小皇帝就能解决的事,怕是老朱活过来见他如此,都会提剑砍人。
没办法,谁让他刨人老朱家的根儿呢?
「真的是……我都给你们老朱家想好出路了,干嘛非要赖着走老路呢……」李青无奈叹息,「眼下看,我貌似只能走奸臣的路子了……」
……
开民智的事被冷藏搁置,一条鞭法却有了不错的进展,在朱厚熜让出与西方的贸易市场后,南方官员立时就改了口风,北方官员虽有颇词,但在罪证+廷杖的双重威慑下,又罢免了几个有分量的官员之后,便也没了嚣张气焰。
不过,一条鞭法仍是没能得到贯彻。
一番拉锯之后,最终议定先在金陵试点推行,如若一切顺利,再逐渐推广……
对此,李青倒没有排斥,再好的国策也得讲究火候,谨慎些总没坏处,相信在与西方诸国的贸易市场彻底打开后,这些个人尝到甜头,便也不会再极力阻止了。
真若是欲求不满,贪得无厌,那李青不介意逮一部分典型,来个『法外执法』!
……
冬月初,刘健丶谢迁两位数朝元老还乡,腊月,杨一清还乡,同时,张璁正式担任内阁首辅,桂萼担任内阁次辅。
两人干劲儿满满,还没过年就又有了利国利民的国策。
只是这次,朱厚熜没同意二人的激进,心说——
刚顶着压力弄你俩上来,先安分一些行吗?
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不想过好年,我还想过个好年呢……
李青却是没心情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