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334章五皇子搬砖(第1/2页)
就是那种冒着黑烟,到处都是泥土和灰尘的地方?
五人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
果然,到了砖厂,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青砖,和忙得热火朝天、满身是汗与泥的姚二等人,他们傻眼了。
“锋哥,来了?”姚二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跟他的黑脸形成鲜明对比。
谢锋点点头,指着那五人:“姚二哥,给你送五个劳力,怎么用,随你。”
姚二搓着手,打量着五个细皮嫩肉的“表弟”,有些为难:“这……,他们这身板,干活能行吗?”
“不行就练到行。”谢锋语气平淡,“从最简单的开始,搬砖。每人先搬五百块,送到那边的空地上码放整齐。”
五……五百块?!
看着那沉甸甸的青砖,表弟们眼前又是一黑。
“这砖……如此粗重,岂是我等……”李三煜试图抗议。
谢锋一个眼神扫过去,他后面的话就自动消音了。
“开始。”谢锋言简意赅。
没办法,干吧!
李大宸赌气似的,一次搬起五块砖,结果没走两步,就感觉腰都快断了,手指也被粗糙的砖边磨得生疼。
李双昊学乖了,一次只搬三块,但没一会儿,掌心就火辣辣的,低头一看,好几个亮晶晶的水泡已经磨了出来。
李三煜更是苦不堪言,没搬几趟就感觉手臂不是自己的了,腰酸背痛,恨不得立刻躺下。
李四璟一边搬一边吸鼻子,看着自己原本白皙修长、现在又红又肿还起了水泡的手,委屈得直想哭。
李五琰沉默地搬着,速度不快,但很稳。他咬着牙,一声不吭,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进泥土里。
姚二看着实在不忍心,偷偷对谢锋说:“峰哥,要不……让他们歇会儿?这手都磨破了……”
谢锋看着那五个在砖堆间艰难挪动、龇牙咧嘴的身影,尤其是李四璟那要哭不哭的样子,眼神微微动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冷硬。
“不行。”他拒绝得干脆,“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能干什么?”
他就是要用这种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磨掉他们身上那层娇贵的皮,打碎他们那不切实际的傲慢。
砖厂里,只剩下搬砖时沉重的脚步声,和偶尔压抑不住的痛呼声。
谢广福昨晚在空间里睡了个美美的觉,神清气爽。
早上和李月兰一起去自家分到的田埂上溜达了一圈,看着去年田大力几人已经翻整过一次的土地,两人一合计,还是决定花银子请人帮忙春耕。
“咱俩种点小菜自己吃还行,真要把这十几亩田都种上粮食,那不得累散架了?”
谢广福叉着腰,看着自家的田说道。
李月兰深表赞同:“就是,家里现在又不缺那点米粮,何必受这个累。请人干,咱们轻松,也能给村里人增加点收入。”
这毕竟是自家的田,即使兜里有银子也不缺粮,但自家的田荒废了肯定不行,也影响村子整体面貌。
于是,谢广福回家写了张招工启事,打算贴到村口大榕树下的牛车站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4章五皇子搬砖(第2/2页)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桃源村和隔壁桃溪村最近的新鲜现象了。
从上个月开始,两个村竟然都陷入了“用工紧张”的状态!
去年这时候,他们想请人翻个地,随便在村口吆喝一嗓子,立马能围上来一群汉子争着干。
现在?
难喽!
为啥?
因为两个村子在各自开了“理事会”之后,都跟上了发条似的,铆足了劲搞建设!
桃源村这边,砖厂扩建、炭窑增产、祠堂、村委楼和学堂奠基……一堆工程都在招人。
桃溪村那边也不甘示弱,跟着桃源村有样学样,修渠铺路、伺候农田和菜地,还要派人去清川河缓坡量地,忙得也是热火朝天。
再加上眼下正是春耕和育种的关键时期,这也需要大量人手。
这样一来,两个村里但凡有点力气、能干活的人,几乎全都动起来了,很少有闲着的。
所以现在想招短工,还真得像谢广福这样,正儿八经地写个招工启事,贴到人流集中的牛车站去,等人自己上门来问工。
谢长河也学会了这招,他现在把村里的大小工地招工信息都归拢到牛车站那边,车站那边现在经常聚着人,弄得跟个小集市似的,还挺方便。
谢广福在家写好告示,又和李月兰悠闲地吃了顿午饭,当然,他们可不是吃什么“忆苦思甜”的馒头,而是鱼虾蔬菜水果,样样不差。
下午李月兰还要去贴告示,谢广福则背着手往砖厂那边溜达,打算去看看扩建的进度。
远远的,就看见砖厂那边,谢锋如同黑面神一样杵在那儿,双手背在身后,那柄让人望而生畏的“龙痕戒尺”拿在手里。
而他面前,那五个穿着粗布衣、灰头土脸的“表弟”,正吭哧吭哧地搬着砖,一个个小脸煞白,脚步虚浮,显然被操练得不轻。
谢广福没过去打扰谢锋“教学”,径直去找了在工地上指挥的徒弟谢三河。
砖厂这边,原有的十口馒头窑火力全开,日夜不停地烧着!
青砖依旧是出一窑就被抢空一窑!
姚二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乐开了花,砖厂生意好到现在还欠着村里十几户人家的青砖没交付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提前交了定金的,一大半都是在“四海奇珍坊”做伙计的人家。
这三个月,奇珍坊的生意稳定下来,生意火爆,提成可观。
伙计里头,最能干的谢冬青和姚远,光是这两个月拿到手的工钱都超过了十两银子!再加上开业那段时间接了好些个大单子的提成,两人在奇珍坊上班不过三个月,一共到手的工钱竟然高达二十两!
二十两!
这在以前,可是和没逃荒之前谢家村的公账银一样多了。
就连目前业绩垫底、拿钱最少的钱豆子,三个月下来也拿到了超过五两银子。
这收入,在村里也是相当惹眼了。
把村子里那些年轻汉子们给羡慕坏了!